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 第909章

第909章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陛下,要不要谴派几名将校,前去沈阳城问询情况?”有些站不住的王在晋,走上前,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毕竟对进犯辽左的建虏八旗,想要实现战略分割,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能否及时杀奔蒲河、抚顺等地,还是很……”

    “不必。”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朕相信李自成会做出正确抉择,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大明出战的精锐之师,能否实现战略反攻的态势。

    现在满桂、何可纲、周遇吉、猛如虎、虎大威他们,在辽河套一带的战场上,搅动着蒙鞑与建虏的格局。

    平虏军、唐王军等部,则在朱聿键的带领下,对建虏腹心之地展开强攻,围绕辽左的两翼战局,都已经打开了局面。

    倘若曹文诏、黄得功、刘宗敏、袁宗第、田见秀、李来亨、党守素、刘体纯他们,不能率部冲垮建虏防线,那这一战就不好打了。”

    走进帐的温体仁、周延儒一行,骤然听闻天子所讲,无不是脸色微变,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辽左的其他战场,大明竟取得这等优势。

    在军机要务封锁这一块,崇祯皇帝做的太好了。

    大明的军队想要脱胎换骨,就必须要用鲜血来冲刷,要叫统兵打仗的将校,拥有相应的职权,文官染指军队的旧规矩,从这一战开始将彻底葬送掉。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

    帅帐内很安静。

    可从前线战场传来的炮击声、喊杀声,却不断在耳畔响起,内心有些紧张的崇祯皇帝,终于是坐不住了。

    “诸卿留守帅帐。”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倨傲的朝帐外走去,“一旦前线各部传回军情,就必须尽快进行复盘。”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走出帅帐的那一刻,更大的声响袭来。

    在御林军的簇拥下,崇祯皇帝朝一旁的高台走去,王承恩等随驾太监,紧紧地跟在天子身后。

    王来聘等一众将校,神情警觉地环视各处。

    “轰轰轰!!”

    “轰轰轰!!”

    登上高台,崇祯皇帝听到数不清的炮击声,接过王承恩所递千里镜,尽管是在夜幕之下,可崇祯皇帝看到的却是成片的火海。

    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对奋战在前线的将士而言,就像是一部绞肉机,无情的收割着他们的生命。

    这一战,就是大明的雪耻战啊。

    见到前线战场的惨烈,崇祯皇帝的神情冷厉起来,建虏给与大明的耻辱,终将在他的手里终结。

    尽管这一战,会有无数的大明健儿战死沙场,可这一战必须打下去。

    “报!神机营第一镇来报,建虏左翼防线已被突破!”

    “报!镇辽军第二镇来报,建虏于奉集堡一线被突破!”

    “报!刘宗敏部来报……”

    沉寂许久的御驾中军,一名名沾染着鲜血的骑卒,驰骋进抵中军所在,歇斯底里的怒吼起来。

    帅帐之内,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温体仁、周延儒等一众随驾大臣,神情各异的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王在晋、王洽、杨嗣昌等人,内心深处生出各异的想法。

    建虏要被大明军队覆灭?

    这一刻,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对崇祯皇帝生出敬畏和恐惧。

    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南叛乱潮

    清晨的朝阳驱散了黑暗,紫禁城泛着道道金光,压抑的氛围笼罩而下,彼时的文华殿内,是死一般的寂静。

    留京辅政大臣,内阁首辅徐光启、内阁群辅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几人,神情凝重的坐在官帽椅上。

    “都说说吧,江南治下出现叛乱一事,究竟要不要八百里加急,传递到御前去。”

    徐光启眉头紧皱,看向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他们,“就先前所收辽前军情,辽左一带的战局僵持不下,辽西方面出动大军,对来犯的建虏偏师展开反攻。

    处在这等态势下,倘若辽前知晓南直隶、福建、浙江一带,出现大规模的反叛之势,那必然会影响到陛下御驾亲征,这对国朝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此事瞒不住的。”

    毕自严紧皱眉头,撩了撩袍袖,“就兵部尚书洪承畴所呈急报,江南诸省出现的叛乱,是极为严峻的。

    倘若不能尽快平复,那叛乱之势必将席卷整个江南。

    一旦出现这等态势,这对于国朝而言,处境会愈发的被动,毕竟江南诸省的赋税,一向是国朝的重头。”

    “毕阁老,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陛下御驾亲征,在辽左前线僵持不下,这才是最致命的啊。”

    黄立极皱眉道:“倘若江南叛乱的消息,一旦传递到御前,影响到辽前诸军的士气,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那才是最危急的时刻。

    陛下御驾亲征以来,国库也好,内务府也罢,都调拨了大批的粮饷,以彻底镇压建虏叛乱,收复辽疆失地啊。”

    刘鸿训沉默不言。

    自崇祯皇帝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并受辽左前线的影响要御驾亲征,这使得朝堂也好,地方也罢,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矛盾。

    作为崇祯皇帝倚重的内阁大臣,以徐光启为首的留京辅政诸臣,很清楚现在的大明经历怎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