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五)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五)

    用四十九根蓍草推演出一卦,通过推演出的四组数字,又规定出一个筮术上的原则,叫“老变,少不变”。这就涉及到占筮中的“变卦”说。但《左传》里的第一筮例,史巫把原创《周易》改造成“六繇”形式,而当成筮书使用时,同样可通过揲蓍而起筮(后称“卦”)。《左传》里记载的是"《观》之“否”"卦。周太史筮出的《观》(卦)是通过十八变推衍出来的。而“否”却不是通过所谓的“变卦”得来的。而后人从卦学上说这一筮例里出现的“否”是《否》卦,这一筮例的"《观》之“否”",也就被说成是两卦。即说成《观》是主卦,《否》是变卦,《否》是通过主卦《观》的爻变产生出的一个“变卦”的说法。这就涉及到“老变,少不变”的算卦方法。为何老变少不变呢?而在生活里不是少变老不变吗?古人认为物极必反,亢龙有悔,事物发展一定端位,就要变化。后来称的老阴、老阳,是通过自然界里的现象抽象化了的认识。古人看到月亮的圆缺,四季的变化,通过直觉的,感性的认识,得出的理论,就是阴极转阳,阳极转阴的循环认识论。把看到的天地自然变化类比到社会人事上。但《左传》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不是后人认为的变卦筮例,如这第一筮例里的"《观》之“否”",不是“变卦”,而是“变繇”筮例。即"《观》之“否”"只是筮出的《观》一卦,而“否”只是所筮出《观》里的一个“繇题”的名称而已。

    把《左传》里的第一筮例,说成是“变卦”,是不知《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是已把原创《周易》文本篡改成“六繇式”结构形式的卜筮筮例。把《左传》里的筮例说成是“变卦”筮法,是以今本《周易》(即“六爻式”《周易》)说之的结果。而这种说法又是汉至今的传统说法,导致这传统的说法上的错误,是只知今本《周易》,而不知有“繇式”《周易》。

    由《左传》里所记,春秋时期史巫运用春秋《周易》文本(即“繇式”《周易》文本),用蓍草按“大衍之数”筮法,一样的起出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的某一个“六联体”符号(即后称六十四卦的某卦)以及这个“六联体”符号里的某一“繇辞”来。不否认春秋《周易》文本,已是巫史将《周易》原创文本改造成筮卜的结构形式。即把《周易》里的文辞改编成筮卜的繇辞形式了。春秋《周易》文本在巫史手里一样的可按“大衍之数”的说法起出卦(当时还不称卦,是以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做标记,还是以《周易》里的六十四名称称之都有可能)来,因为《左传》里记载的筮例不单单只是以春秋《周易》文本进行的筮例,而是有春秋《周易》文本以外的卦书筮之的筮例。但都是离不开那套“六联体”符号,所以以“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挂进去筮辞,成为卜筮之书,都可以“大衍之数”说法,即通过“三”,“六”十八变,而得出六十四卦中某一卦(即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里的某一“六联体”符号),以及某卦里的某一繇辞来。但《左传》一书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遇某之某曰”的筮例;或说“筮之,遇某之某曰”的筮例,多不是现在“易学”上认为的“变卦”筮法,即所谓的是有“本卦”里的“爻变”而得“变卦”(即新的一卦)的说法。而《左传》里记载的“筮之,遇某之某曰”筮例绝大多数是“变繇”筮法,这正是由春秋《周易》文本的结构形式所决定的了。

    后人把《左传》里出现的“以《周易》筮之,遇某之某曰”的筮例,说成“变卦”,则是错误的说法。《左传》里记载的无论是“以《周易》筮之”,或是以《周易》“引之”(即引用繇式文本《周易》里的文辞直接用于说理),无不表明的是使用的一种文本,即春秋《周易》文本。这些已在“《周易》文本说”中讲的很明白。那么今天易学界上把《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说成是“变卦”筮法,实乃是不懂春秋时期的春秋《周易》文本结构形成所致。

    在“易学”上有两个概念,即“变卦”与“卦变”,而在历史上也没有明晰其概念,有时候则是混为一谈的。

    我们先说“卦变”。

    “卦变”说的源头。《系辞》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这应是《系辞》中所讲的“卦”之来法,即“八卦”(或称六十四卦)生成说法。

    《说卦》里也有说法:“《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渭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这是《说卦》中的父母“三索”(生出)六子女的说法,又是一种“八卦”生成的说法。这是以乾坤父母卦生出三男(震、坎、艮),三女(巽、离、兑)六子卦说。这种说法严格的讲构不成“八卦”生成论。即“乾三”与“坤三”是如何来的呢?《说卦》里的“三索”出“六子女”应为筮法。还构不成“八卦”生成说。而《系辞》里的说法:“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可构成‘六十四卦’生成说法。即所谓“六十四卦”的产生方法。

    汉京房的八卦新筮术的构建,即通过“八卦”与“六十四卦”(在筮学上“八卦”与“六十四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往往人们有时是混为一谈,不但两者混为一谈,还与《周易》混为一谈。说“八卦”就意味着是指《周易》一书)架构出“八宫纳甲”筮术。是以八纯卦为纲,五十六卦为目。并由每一纯卦变为七卦,为一宫。这只能是以六十四卦画,排演出的一种新筮术,可称为是“卦变”说,而非是六十四卦生成说。

    虞翻的卦变说及后世诸图示的出现。

    现在易学上讲虞翻的“卦变”,是以卦变法以解释《周易》。并且到南宋俞琰时在虞翻的“卦变”说上,以“图式”再现其说法。俞琰搞出的“卦变图”名称是“先天六十四卦直图”。汉虞翻用“卦变”注释《周易》,并未画出卦变图式。而南宋人俞琰是在他的《易外别传》一书中,却在虞翻的“卦变”说法上画出“卦变图”。胡渭的《易图明辨》一书里有这一“卦变图式”。

    这些说法均属“易学”上的东西,即是从那套画符号上派生出的说法,与《周易》一书无关。《周易》一书里不讲“卦变”,连“卦”字也没有出现。

    严格的讲,唯《易传·系辞》里的说法“因而重之”是“八卦”生成的一种理论阐述。而其它均不构成那套卦符号生成论。《说卦》里的说法,应为筮法一种。京房八宫筮术,却是通过卦画符号的变化,推演出一宫中的七卦。这属构建出的新筮术,也不是讲“八卦”生成论,是“卦”变“卦”的一种推演方法而已。汉魏时期的虞翻也讲卦变,但那是通过“卦变”等说法,解释今本《周易》里的卦爻辞之意的,是属解释《周易》“易学”内容,不是筮术内容。

    若从“卦变”字意上看,由卦画符号的变化而推演出某卦画(即新的卦)。那么西汉时期孟喜的“卦气”说中的十二月卦(又称十二消息卦或十二辟卦),也是“卦变”的方法。而这“十二消息卦”之说在后“易学”上是个很有影响的学说。“十二消息卦”正是通过“六十四卦画”里的十二个卦画符号“排演”而得出。即通过“六联体”的画符号的以此变化而得出十二月卦的说法。汉人讲“卦气”及“十二月消息卦”,其目的是为了“阴阳灾异占验”而用,即汉时占验筮术里产生的说法。

    一年中十二月配六十四卦中十二卦如下: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因图片无所上传,故略)

    有了十二月卦,在“易学”上就又衍生出阴阳消长的诸多说法。

    而由此一套六十四画符号,被演义成“卦”说后,而派生出诸多神秘说法。还有“互卦”说,即“卦画”中有“卦”。广义上讲“互卦”说也是从卦画中组合而看出“八卦”(即八卦符号)来,也是一种“卦变”说。

    无论“卦变图”,还是“十二消息卦”的说法,都不过是借着在那套“六联体”符号所附会上的阴阳属性(即爻画分阴分阳)来说事。

    若以卦画的变化而得另一卦,而看成是“卦变”的话,那么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并不是汉儒创“卦变”说。春秋《周易》文本被史巫用于筮卜,以《周易》里的文辞改做“繇辞”,而比类联想附会人事吉凶。每卦里的“繇称”(或称“繇题”)就是以每卦里的卦画符号从初画基础符号变起而得出另一卦画,来做为每卦里六句繇辞的一个繇题。这种以一个“六联体”符号里的一划而“变”,就变成了与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里的某一“六联体”符号相同。这若说是以卦变卦,应是“卦变”最早的例证。但可惜春秋时期流行的春秋《周易》文本,在春秋之后,历代并没人考证出来。也就不识春秋《周易》文本里是用每个“画符号”(即“六联体”画符号)中的初画变起,而所得出另一个“六联体”画符号,并将这一个“六联体”符号及名称做为一卦里的繇辞的排序称谓。因一个“六联体”符号是有六个划道(或连或断的两种线段,当然这是后来“六联体”符号的写法)组合,从初画变起(即“—”变成“——”,或相反)依次变化,变六次,也就得出六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就把这六个“六联体”符号和名称(后来在卦学上一看便知是六十四卦里的某卦符号和卦名称)作为一卦里的六个繇辞的繇题,这是《周易》原创文本被篡改成繇式《周易》的结果形式。如繇式《周易》(即春秋《周易》文本)里《乾》的结构形式:

    ()乾:元亨利贞。

    ()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小畜:或跃,在渊,无咎。

    ()大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夬:亢龙有悔。

    ()坤:见群龙无首,吉。

    (说明:每个()里是一个“六联体”符号,因无法打出故用()代替。再一《周易》里唯有“乾”“坤”两篇里各多出一句繇题。)

    这就是由《乾》的符号从初画依次“变”(即“—”变成“——”),其结果依次变出的是“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这些后来所命名名称里的六个“六联体”符号。这六个“六联体”符号和六个名称作为繇式《周易》文本《乾》里繇辞的繇题了

    (直观来看春秋《周易》文本里的《观》篇符号与名称和内容。因无法上传图,故略)

    从一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演变成卦术上的算卦工具后,也变成了六十四卦符号的称法,由此“六十四卦画符号”而衍生出诸多筮法和学说。如这“卦变”之说,并且后人行诸许多“图式”表示。而又引起历史上不少学者对“卦变”的考辩。形成了“易学”上一门难以使一般人弄懂的神秘学问似的。实乃是从那么一套“六十四画符号”(即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不断演义出的东西。我们在《周易》符号说里已讲过“六十四符号”形成的历史渊源,已知“六十四画符号”是有两个基础符号交替组合,可组合出不同“联体”的不相同符号组合来,这种组合可以推演到无限大的符号排列组合体式,古人只取六十四个“六联体”的符号来使用,而这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已成定式,即固定不变的符号组合,这种组合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后人通过那套符号,附会上阴阳属性,再通过“六联休”画符号的“变画”,“交互”,“相背”等可排列、分类组合出不同形式组合,实乃如同一种数学符号组合游戏而已。古代从那套画符号上派生出的“八卦”筮术及各种学说;均没有科学成分,而是变成了巫术的工具。而今又通过那套符号派生出的“科学易”说,只是呼声大,实际难见科学成果。即通过那套符号,对国人而直接启发出的科学成果,未见有实例。虽有西方人通过传播过去的《易经》,从那里面看到了那套“六联体”符号,所谓引发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那是西方人受到那套画符号的启发而已。可中国人“日用而不知”却未能发明出“二进制”电脑程序,也并没付诸于数学上的应用,却把那套符号应用与算卦,成为巫术的工具。???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