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442章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第442章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京光府衙门在长安西城光德坊东南隅,距离李超家的务本坊也只隔着中城的三个坊。京兆尹李超每天走班,并不用居住在衙门里,其实衙门里也没有可居住的地方。

    衙门内院的宅子,只有不多的几间屋,是供给值班的衙中官吏住的。其它的官吏,不当值的时候,都是走班在家居住,当值之时,才在衙里居住值班。

    长安城内有一百零九坊加东西二市,还有皇城、宫城,皇城北还有北苑。

    在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八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两侧都设有排水沟,并种有榆、槐等行道树。

    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干道,称为长安六街。宽度都在百米以上,尤其是朱雀大街,更是足有一百五十五米宽,也是长安的南北中轴线。城东属万年县,城西属长安县。

    玄武门事变已经结束了好几天,但长安城的气氛依然还是有些紧张。

    李超出了务本坊北坊门,便是春明门大街,这是长安六街中的东西三街中的中大街,直通西城的金光门,这条街中段经过皇城南面。经过皇城南面的安远、朱雀、含光三门,路过这段巨大的广场一样的路段,在太平坊的西北角拐入南北三大街中西面的安化门大街。

    经过延寿坊,就到了光德坊了。

    京兆府也正设立在此。

    百米大街,都能搞阅兵式了,可却空荡荡的。

    李超骑着马,不但带着柯庆这个贴身保镖,还带了小八小十三栓子柱子几个勤务兵,另外还带了整整五十个亲兵。

    本来李超是不想这么显摆的。

    但李世民发话了,这段时间,文官武将,出行都要多带些亲兵护卫。按品级,有不同数量的护卫。

    本来李超现在这个品级和职位,是要带上一百个护卫的。毕竟李超是正一品,还是国公,更别说还是京兆尹、兵部尚书、太子少詹事这样的要职在身。

    不过李超还是觉得带一百个人,太过于张扬了一点。真要有人行刺,有个五十护卫什么人也能挡住了。要是五十个人都防不住,那其实带一百人也没什么用。

    他少带五十个,还能显得低调点。

    “三郎,这长安城还不如我们李家沟热闹,跟洮州也没法比。冷冷清清的!”柯八他们也骑着马跟在李超的旁边,对于巍巍长安,他们并不觉得有多了不起,只是觉得这长安太冷清了。

    街道太宽,坊市都用墙隔起来了。

    街上也没有商铺,也没有摊贩,没点人气。

    加之刚经历玄武门之变,许多百姓商人都有些小心,并不敢随意出门闲逛,没事尽量都不出门,就越发的导致这长安的冷清了。

    这还是在长安靠近皇城宫城的北半部份了,若是往城南去,越往南,越发的冷清。甚至有许多坊区,里面根本就没有人住,都是一片片的菜地,甚至有种粮食的。

    这就跟后世许多开发商在城里圈了地去不开发,一闲闲置好些年,然后有些百姓便在里面种菜一个样。

    当初隋朝设计的长安,是能容纳百万人的。

    当然,百万人有点夸张。长安一百多个坊,大点的坊是按居住千户以上设计的,城中区的坊小点,也是按居住六七百户设计的。平均点,长安城真要住满了,住个七八十万人口是没问题的,若算是宫城皇城的人,加上流动人口、商贩、军队、奴隶什么的,百万真不是问题。

    但现在长安城,长安和万年两县的人口,加起来也就三万户左右,加上几万番上军队,还有宫廷的人口等,整个长安现在人口其实没有超过三十万。

    不过京兆府可不止下辖两个县,而是管着整个京畿道地区的二十三个县,两个赤县、二十一个畿县。

    一县一万口,二十一个畿县也有二十一万人口了。

    实际上,数量更多些。毕竟就算经历战乱,可关中受影响较小,加之又是京畿地区,整个京畿地区人口虽不到百万,可也有六七十万了。若是考虑到一些隐户之类的,就算是说京畿百万人口,李超也是相信的。

    但长安城的模式又是摆在这里的,热闹的地方在坊内,在东西两市,街道上是永远不会热闹的,除非是举行什么节日活动。

    “这都已经开春了,我都想洮州了,开春得种春粟了。”小八叹气道。他在洮州分了那么多地,全家也都搬到了那边,在那里落户了。对于长安,他一点也不留念。

    “三郎,啥时候放我们回洮州啊?”

    李超对这几个家伙无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啊。带着他们回长安,赶上玄武门,跟着自己也算是露了脸了,虽然他们也没什么危险,可参与过玄武门却是不折不扣的经历,这是能够让他们以后吹一辈子的事情。

    现在赏赐还没有下来,但这几个家伙做为自己的亲兵,而且本来就是已经有了**品的武阶官职,这回肯定能升个两三级的,升个府兵旅帅什么的都不成问题,甚至都有机会当个子校尉了。

    可这几个家伙,却整天惦记着他们在陇右的那几百亩荒地,惦记着他们在陇右的那点分红。

    真是没有出息啊。

    进入京兆府衙门。

    李超的两个少尹于志宁和虞士南都一脸忧愁,好像李超欠了他们几百万没还一样。

    “出什么事了?”

    两位少尹都是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也是翰林学士,跟李超一起编过书,倒不陌生。两人对这个不怎么正经上班的上司,也不敢有怨言,因为人家还是兵部尚书和太子少詹事。

    “长安要断粮了!”

    “断粮?”李超皱眉。

    “是的,要断粮了。”

    “这怎么可能,长安怎么可能断粮,朝廷的官仓、常平仓呢,各大粮商们的粮铺呢,就全没有了粮?”

    李超解下批风,坐到了自己的府尹位置上,他虽不知具体情况,可心里却明白,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长安粮仓之中存粮不多,不敢轻用。常平仓此前为平抑粮价,早已经把仓中粮食放出。后来江淮叛乱,朝廷关东用兵防御突厥,加之陇右交兵,只见粮出不见粮进啊。”

    朝廷手里还有粮,但数量有限,官仓里的粮食得供应皇宫,还得供应番上府兵,甚至还得给百官们发放禄米。

    眼下三月,青黄不接。

    长安城三十万人口,不能没有饭吃。

    “长安的那些粮商们怎么说,他们就没有一点粮食了?我不用去查,也知道这些粮商手里肯定还握着不少的粮食。”

    “大尹,这些人都说没粮了。”虞士南摊手道。

    虞士南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江南人。他的哥哥虞士基曾是杨广身边的五贵之一,有名的奸臣。但虞士南与虞士基同住一院,却宁肯过着清贫的日子,也不接受他哥的赠予,非常的有风骨的人。

    不过李超却觉得这位太过于文了点。

    “他们说没粮就是没粮吗?”

    李超冷哼了一声。

    “现在是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我们京兆府最大的任务,就是维持稳定。再过几天,就是殿下的登基大典,有些人说不定还想着看笑话。哼,派出差役,挨家挨户向这些大户借粮,告诉他们,莫要自误!”

    “大尹,这样不好吧。如今是非常时期,可莫再惹出什么乱子来啊。”

    “放心,本府自有分寸。”

    派出去的差役很快就纷纷回报,各粮铺基本上都声称已经没粮了,只有少数几家给了点粮食,但也只是给了几十石粮而已。

    杯水车薪,几十石粮管什么用。

    “这些人,是真不知死活啊。总把宽仁当成了可欺,真不知道该说是无知还是愚蠢。”

    虞士南有些担心的道,“赵公想要做什么,可别乱来?”

    “放心,我不会乱来的,对付这些脑子里被铜锈给堵住了的家伙,哪还需要什么乱来。”

    不就是一群黑心的粮商囤积居奇嘛,也许这后面还有些想要给李二下点绊子的人,或者还有世族或者建成旧部什么的在内。

    但李超都懒得去管这些。

    他现在也不想去深究这些,眼下他只盯着一件事情,就是粮食。其它的,以后再谈。

    “来人,本府接报,有乱党试图谋乱,隐藏于东西两市之中。派出衙役,挨家挨户的搜。”

    “谁敢阻拦搜查者,以通逆同党论,杀无赦!”

    李超笑着道,“若是搜查之时,发现了粮商们账上不有的粮食,那肯定就是乱党藏匿的,通通没收!”

    于志宁和虞士南两个少尹傻傻的看着李超。

    这也行?

    “这不好吧?”虞士南比较耿直,这不就是明抢了吗?

    “有什么不好,他们不是说没粮了吗,那我们找到了自然就是贼人藏匿的。若是他们能拿出证据说这粮食是他们的,那待我们查证之后,可以按市价给们钱,也可以待夏收之后再还他们粮,不过,到时他们也还得给我们好好解释下,为什么口口声声说没有粮了,结果却又有了粮。”(未完待续。)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