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神级学霸在线阅读 - 第1469章 教材

第1469章 教材

    对杨锐来说,写文章可以是极简单的事,也可以稍稍困难一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脑海里的文章拿几篇出来,改一改发出去,或者干脆就用原文好了。

    要是不怕麻烦的话,那就可以改的多一点,加一些自己的思路进去。

    这也是杨锐选择的方式。

    并不是杨锐不怕麻烦,而是不愿意浪费一个大好的机会。

    文章要是用在普通刊物上,杨锐宁愿不去写它。

    堂堂诺奖获得者,也没有时间写豆腐块去赚豆腐钱。

    让有资格设计导弹的去卖茶叶蛋,那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一个人若是卖半辈子的茶叶蛋,那他对社会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有几率生一个导弹专家。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杨锐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态度亲和的科学普及工作者,更没有想过要写科普文的。

    面对普罗大众的文章,其实由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去撰写就足够了,或许写的还会写的好一些。至于大牛的科普价值,其实是针对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的,像是大牛写的综述,为什么轻易就有上千的引用?那都是具有普通以上的研究水平的学者们提供的。

    不过,选入教材毕竟不一样。

    中国的教材不像是外国,80年代的中国教材也不像后世,如今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模板,而且是一用多年。

    像是杨锐的文章,如果明年能加入到教材中去,那全国起码会有一代人,将阅读他的文章,指不定会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

    这种社会声誉,不拿白不拿来着。

    就中国的环境,这种社会声誉也只有科学家能得到了。像是陈景润,就可以说是中国最知名的数学家,是否能算中国最知名的科学家,就看他和袁隆平谁赢了。

    至于官员和作家,在教育系统中,终究是要趋于劣势的,尤其是活着的官员和作家,宣传起来风险太大,为智者不取。

    而且,杨锐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路。

    写科普文章,对学者来说,与其说是什么权利,不如说是一项社会责任。

    少量的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付出,但是,如果多承担一些呢?

    比如,干脆参与编写新版的生物学课本?

    对其他人来说,编写新课本大约是一项需要花费多年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更不用说了。

    对杨锐来说,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而且,他还有充分的理由。

    现在的生物学课本太落后了。

    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学,二战以后才少量的开展起来,到80年代,依旧只处于雏形。如果说物理已趋于自圆其说的化境的话,生物学大约刚点了一个小黑点,伪装它是一个圆。

    然而,在物理意义上,一个点并不是一个圆。

    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之后。

    前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是细胞的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研究为什么了。

    所以,杨锐若是站在21世纪的学术观点上,俯览80年代的课本,槽点可以说多的数不过来。

    往前看,56年的生物学课本讲达尔文和遗传学,就只说米丘林学派,不讲摩尔根学派。什么是摩尔根学派,摩尔根就是养果蝇的那位,别说遗传学是从摩尔根阁下的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就是后世的遗传学也少不了摩尔根阁下的贡献。杨锐当年做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找定的抖腿基因,就是果蝇的贡献来着。

    结果摩尔根阁下的遗传学不让讲,只能说米丘林同志的学说。米丘林同志的学术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人定胜天”。他否认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的存在,而认为通过外界的影响,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当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他是个园艺学家嘛,按照科学界的分类,园艺和学家本来就不应该连在一起来着,这种天天做盆景的人能有类似的想法其实很符合人设。但是,当苏联政府介入其中,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时候,这个园艺学家就很该死了。

    国内的生物学教园艺学家的遗传学,教到了60年代,再改版的生物学……呵呵,再改版的生物学主要教“三大作物一头猪”!

    读大学的学生需要知道稻麦棉怎么种,猪怎么养吗?根本不需要。

    这就好像90年代以后,中国媒体最喜欢讨论的高分低能了,好像大学生不会叠被子,就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了。会读书不会叠被子的学生,自然会请一个会叠被子的前学生做保姆的,会不会叠被子又有什么要紧呢?除非他读到博士。

    80年代的生物学课本,倒是开始讲分子生物学了,偏偏讲的错漏百出。

    不说杨锐的水平如何,就他目前的声望与对生物学的认知,吊打全世界轻轻松松。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吊打的人脸面会不好看罢了。

    中国的教材,并不是由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来编写的,也没有那个必要。

    对方甚至都不会邀请学术水平最高的来参与编写或咨询。

    但是,如果水平最高的,主要要编写一科的课本呢?

    当然是拒绝了。

    除非……你先将课本做出来。

    这是正常人都不会做的事。高水平的学者本来就缺时间,更不会费神去做一本书来。

    杨锐却无所谓。

    他做一本书的时间不多,反而是将之递出去,花费了一些时间。

    这东西是不能投稿的,甚至不能像是科普文那样交给出版社,而是得造一番声势。

    好在杨锐羽翼已成,邀请了几位大牛,一并北大和中科院的蔡教授和伍洪波,写了篇热情洋溢的倡议书递出去,几位教材委员会的同志就偃旗息鼓了。

    在生物界人士看来,杨锐仿佛是去不务正业了。

    甚至有人将他消失的一年,当做是他写教材花费的时间,以至于有人专门寄了言辞恳切的信件过来,劝说杨锐要一心学术莫分心……

    杨锐在哭笑不得中,迎来了春节晚会,只提前练习了10个小时。志鸟村的重生之神级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