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在线阅读 - 第194章 期货与阳谋(下)

第194章 期货与阳谋(下)

    “生产需求……生产关系……生产力。”

    一听到朱厚照的话,众人就想到了相关的内容。

    孔庙发布的《新学文集》,相当一部分解释了经济、生产力、经世致用等等关键词。

    所以他们也读了,只是有点一知半解。

    “还请陛下赐教。”杨廷和赶紧问。

    朱厚照摆了摆手,笑道:“就这么说了。

    商业带来活力。

    读懂朕的书,就能看明白北方在崛起。

    朕花掉的两千万两白银,正在给整个北方乡镇注入活力。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并且不用担心乡镇田沦为地主所获,朕又命人与他们收购粮食,签订期货合同。

    那么定金给了,他们收回了一定的成本,就能保证生产的继续。

    此外,多出来的钱,总要扯两匹布来改善生活吧。

    如此,一旦南方无法提供北方需要的商品,北方就会自发补齐需要。

    乡镇百姓可不受户籍牵连,他们可以大胆的自行聚镇生产。

    并且朕从南方工部、北方工部,调集大量工匠投入北方乡村。

    对他们进行了技艺培养,甚至由内帑、诸王资金投入地方,于是各种木造作坊、铁匠作坊、水磨作坊集群出现。

    生产力开始得到提升,进而形成集群效益,将造价压低,那么这就意味着利润。

    一成利润足够商人闻风而动,五成利润足够天下熙熙攘攘,一倍利润足够商人铤而走险,三倍利润足够群商叛国害民。

    商人聚集,带来资金与订单,并且加大投资。

    朕的投资已经下去,三年内,北方基建起来,诸如水泥道路,这意味运输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同时,北方各地,因为土地必须套种,那么一年米粮一年棉花,反而最合适。

    于是,适合棉花的土地,必然铺满棉田。

    有了棉田,就需要织布。

    织布出来需要买家。

    那么在山东织布的话,就可以辐射整个北方、东北、朝鲜、日本。

    而这就与江南商人需要的市场重叠了。

    市场重叠,意味着商业竞争开始。

    那么想要活下来的一方,就得打价格战。

    于是谁的资本多,谁的造价低,谁就能笑到最后。

    那么,江南这边,朕下旨保证耕地红线,加大对湖广开拓,需要至少五年才能保证湖广西南完成自给自足,那么湖广的粮食,一粒都难流到东南来。

    东南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必须想办法弄到粮食,否则百姓会逃跑,没了廉价劳力,制造价格就会上升。

    江南造价贵了,就只能安排高利润产品。

    而高利润产品莫过于丝绸。

    可丝绸又是奢侈品,购买得起的本就少。

    朕又封锁了东南海岸,走私不出去,现在又瘸了底层麻布、棉布工业,那么就业市场缺失,供小于求,百姓就得离开江南,另谋生路。”

    朱厚照在内阁重臣惊恐的目光之下,竖起手指,从上而下按在桌上,又碾了碾,仿佛碾碎一只虫子:“江南是靠着整个大明廉价劳力撑起来的繁荣,朕想要按死它,有一百种方法。只是之前的祖宗们为了北伐,也还害怕这么做会破坏赋税来源,才心有余悸。

    但朕不一样,朕也搞学问,朕认为天下所有利益都是流动的,一旦某一个地方成本过高,商人就会寻找成本低的地方投资,重新补齐缺口。

    在大明,政策才是最具有导向性的。

    朝廷才是统合调整地方之策的主宰。

    江南官员绝大部分呆在北方各省,不入中枢,他们又看不懂朕的经济政策,那么为了政绩,他们就会认真执行朕的政策。

    如此一来,北方大兴,江南衰弱,那么二十年内,南北经济力量扭转,东南地主想要继续发财,就必须求着朕开海。.ZWwx.ORG

    求着朕将诸王放出大明,让诸王替他们开拓市场,诸王屯垦一方,也能获得大量廉价粮食、甘蔗、亚麻等等物资。

    用这些廉价产品反哺大明,大明百姓在南北各方商贾交锋之间,能获得相应的实惠。

    之前大明收税很低,各种免税都无所谓。

    低税不见得都是坏事,朕有的是办法弄到新的税源,同时只要基数够大,大明一样能保证经济运转的前提之下,不断发展。

    他们这群东南儒生,如果还想继续跟之前一样既嚷嚷农为本业,然后自己在背后不停蚕食整个大明血肉。

    那这种蠹虫,朕就会亲手摁死。

    东南,已经很多土地很久没有种粮了。

    哦对了,差点忘了,想要市场,海外出不去,就得想办法找到新市场。如果说西北、蒙古还有市场呢?在东南市场开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东南会怎么办?”

    朱厚照撑着下巴看着杨廷和他们:“杨卿算是四川人,知道高原之上,对于棉布的需求情况如何?知道云贵乃至更南的麓川等地,巨木、柚木、粮食、金银、玉石产量如何不?”

    “臣……略有耳闻。”杨廷和躬身。

    “他们买得起丝绸。这些物产入了大明,价格就会上涨。东南的士大夫一直觉得朕与他们对立,殊不知他们想要利益,就得跟着朕走。因为朕会打出更大的市场让他们发财。至于允许谁上车,那是朕的决策,没人能制约得了朕。除非朕死了。”

    朱厚照继续说:“不过你们都是揣摩过朕的,厚熜是朕留下的后手,真若有事,他绝对不会轻易舍业,而是会贯彻朕的政策到底。他是个聪明孩子,所以不要觉得朕没了,东南就能安稳,区区一个东南,还不是大明的全部。”

    朱厚照说完,拍了拍屁股:“行了你们继续处理国事,朕得回去准备祭祀太庙的事情。

    这一次灭倭万余,可以让太祖高皇帝开心开心了。”

    朱厚照一走,五个阁臣都舒了一口气。

    毛澄心有余悸:“陛下对于经济之策,比管子更厉害。”

    “新学,必然是未来重点。我们跟不上陛下的思绪了!”

    蒋冕感慨着。

    毛纪闷闷半晌,最后哭了起来。

    这可把隔壁的梁储看呆了:“维之,何以至此?”

    “圣学亡了,要被腐臭了!”毛纪带着哭腔,更让梁储闷了一口气在胸口。

    他倒不是在意理学的崩溃,而是朱厚照的阳谋。

    对,这是阳谋。

    你明知道朱厚照要做什么,可你却没有办法反抗!

    如朱厚照所言,只要制度还建立在儒学基础上,农本思维还在,朱厚照所有对付商人的手段,全部都是正确手段!

    朱厚照拿捏着大义,按死一个东南,难吗?

    不难!

    真不难啊!

    也就是那群不懂经济的列祖列宗们怂,倘若如朱厚照这般不计代价要搞事的,东南早就被按死了。

    杨廷和看着他们没说话,只是默默想了一下,心中自言自语:成本啊!你们都忘了成本才是陛下的阳谋。陛下有水泥和钢铁厂,能够快速提供廉价产品,所以陛下才能推行阳谋!

    更平坦更快的水泥路,能够做到车马日行五百里。

    枪炮升级,对于冷兵器的解禁,能保证商人仗剑行天下的安全。

    接下来就是升级治安,反哺农业,收购土地,重新混元一同,梳理破败不堪、错漏百出的混乱经济体系。

    做完这一切,东南或许还能重新强壮起来,可是上下早就被朱厚照渗透成筛子了。

    世道变了!倦鸟落旧林的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