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两百零八章 贞观的年常

第两百零八章 贞观的年常

    高季辅倒没在越王府多待,只喝了这一杯茶水,从李泰手中拿到这份计划书后便离开了。

    因为高季辅跟李泰间,真没太多私人情感,公事聊完自然就走人了,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但高季辅拿着这份计划书,神色中却充满了凝重。

    高季辅知道自己拿得这份企划书,就是一份相当烫手的山芋,应该怎么样跟那些世家说,更是个头疼的事。zWWx.org

    因为高季辅看着这整个企划方案,不得不说燕王制作得相当精细。

    至少在自己看来,只要钱粮到位,燕王的这整个工程肯定能执行下来。

    但问题是,这钱粮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是持续整整二十年的持续投资。

    当然,李泰已经进行了拆解,前期因以小麦推广为主,整个工程也就五年左右。

    粮食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五年的时间,应该能够彻底实现整个计划,到时候继续推广棉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只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些世家看到好处,接下来就不需要李泰再去逼他们了,单单是他们自己就会想办法的扩大再生产。

    毕竟人的本性是追名逐利的,谁也无法避免,只要有好处,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会扑上去。

    某种程度上来说,《草种计划》也如此,一开始李泰推行草种计划,世家一个个的推三阻四,甚至跟自己说好的卢承基都带有几分犹豫,最后还是卫氏让自己下了台。

    但现在因为缺少劳动力,发现《草种计划》能带来大规模的黄牛,现在一个个可是积极得不得了,大把大把的钱砸下来,深怕错过这机会。

    尤其显然李泰又有大动作了,那明年再次缺少佃农,几乎是必然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都别多说了,继续砸钱增加黄牛产量就是最正确的了。

    而李泰也知道自己在幽州地界,想要完全撇开幽州世家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真要吃独食,幽州世家就算不明着跟自己作对,但时不时下下黑手,自己也头疼。

    所以,与其自己白白在这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还不如把这件事给推给高季辅好了。

    他身为幽州长史,说什么也要代表好官府,把地方势力给安抚好吧。

    真以为分给幽州政府的这一部分真这么好拿。

    自己给朝廷一份那是税收,至于你一个幽州官场不把幽州世家给安抚好了,自己分给幽州政府的这一份钱,你们能拿得安稳。

    至于,高季辅怎么样把这些幽州世家安抚下来,又怎么样让幽州世家出钱,那就看高季辅自己的本事了。

    毕竟自己机会是给了的,但能不能上这一趟车,就看幽州世家自己的了。

    而面对李泰已制作好的利益分配方案,以及自己需要摆平的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高季辅也感觉到头疼。

    但有什么办法,自己能够蹭上就不错了。

    想办好这件事情总归要有人出钱,虽然看燕王的态度,燕王能把这些份额都吃下来。

    但燕王显然会做人,知道要把肉给分出去,甚至自己莫名其妙的坐上这分肉的角色上。

    不过高季辅明白,这件事情怕是有得磨了。

    最重要得是,这项工程启动资金,还要这些幽州世家扣来出,希望他们有钱吧。

    万事开头难,但高季辅也沉下心思,找一个又一个的世家去谈。

    李泰也没废话,因为李泰知道这绝对是一个辛苦活,不过李泰定下死时间,那就是十月份前,钱粮必须要送到天津来。

    因为李泰打算复制天津修运河模式,等到冬天时,便要征召徭役修道路了。

    到时各种的御寒物资,以及修路所需要的钱粮,都需要在十月份前准备好。

    面对李泰下达的死命令,高季辅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跟着世家不断的交下去。

    就在这时候,李泰的这一份详细而全面的计划,已经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朝廷。

    房玄龄看着这一份的计划书上面有着幽州刺史与沧州刺史的印章,知道李泰已经跟沧州刺史完成整个计划了,所以把这份计划书送到朝廷来。

    说实话,这种事情,以往的朝廷是完全没有过的。

    毕竟两个州县联合起来进行这么一个几乎有着二十年规划的大工程,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页纸张上就是沧州的未来。

    正是这种事情从没经历过,所以朝廷实际上对于这一件事情也是有着相当大关注。

    因为这一次的合作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范本,从此也算是有例可依了。

    实际上华夏这一片土地上,对范例的重视程度算是相当重视的。

    比如说刘秀指洛水为誓,他真守住了誓言,有此范例,接下来人们不说对誓言深信不疑,至少不会再明着违背誓言。

    但偏偏出现了一个司马懿也学着刘秀来一个指着洛水为誓,结果他不但毁诺了,而且后代还当街杀皇帝,最终家族还成皇族了,直接刷破了一个时代底线。

    所以,哪怕朝廷同意了这件事情,李泰做起事情来到底没把朝廷完全撇到一边去。

    因为李泰把事情都商议好,投资拉到,计划书做好,朝廷唯一负责的就是公证,但即使如此,李泰还是派六百里加急把整个补全完善的计划书,送到尚书省来给房玄龄过目。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上来的计划书,还有一分配套的令人一目了然的工程进程计划图,几乎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全部一目了然。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来的这份图,不免感叹,“若天下官员都像燕王这般令人省心就好了。”

    听到这话,在一边替代王珪的魏征倒从房玄龄手上接过这份文件,看了看后道,

    “这工程进程图倒非常有意思,一眼便能清楚明了的看完整个工程。

    什么时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应该怎么做,如何安排,都挺详尽。

    应以这个作为范例,以后朝廷建设工程,都要这么的讨论一下才合适。”

    “计划很好,但人手不够!”房玄龄看着这一份的图纸,对魏征解释道,

    “我们做计划,自然方便,但真正落实到底层,我们做出来的计划就会发生变形。

    若让下面的官员强行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怕底层的百姓会起鼎沸之势!”

    “既然如此,为什么燕王可以这般做?”魏征听到房玄龄的话倒有几分的疑惑。

    “燕王有钱有人!”房玄龄略带着几分茫然,又有几分无奈的说道,

    “燕王建立农业学府开始,所有的徭役都是他自己培养的。

    这些人能够识字,也懂得数学,不过这样的人就算是做小吏都绰绰有余了,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徭役。

    所以燕王必须要重金让他们留下来!

    当初的高陵徭役,我也想要在大唐普及开来,但问了问价格之后,就放弃了!”

    “很贵?有多贵?”听到房玄龄的话,魏征好奇道。

    “还没有谈价钱,他们要求每天三餐中至少有一餐要有肉!”房玄龄无奈道。

    “啧啧啧……”魏征听到这话,猛吸了一口气,道,“他们在高陵也这么吃?”

    “嗯!”房玄龄点点头,回答道。“倒也不都是天天吃肉,不过没肉的那天至少有蛋!”

    “算了,还是不学燕王了,原来的徭役方式也挺好的。”魏征听到这话题果断选择闭嘴。

    毕竟,天天有肉有蛋的生活,就算是魏征自己也都没过过。

    但这些专门服徭役的人,居然倒是先过上了,一时间魏征都不知道这算不算盛世来了。

    “燕王弄出来的很多东西,其实效果上都很不错。

    像农业学府,像是赛马场,像是港口的器械,甚至就算这些高陵的徭役也是。

    唯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太费钱了,也就燕王这无中生有的人,能够驾驭得了他们。

    我们啊看看也就是了!”房玄龄倒是坦然的说到这里顿了顿,开玩笑道,

    “说实话,我有时候在想,燕王若是隋唐交替之时便已成年,有燕王给圣人筹谋军资,怕没有我们这些人出头的机会了啊!”

    “……”魏征听到房玄龄的话愣了愣,倒是没有想到房玄龄会有如此评价。

    说实话,他不是内政人员,虽然也干活,但没真正切身的体会过李泰的能力。

    但魏征是知道自己面前这个看起来在开玩笑的房玄龄的能力的。

    整个贞观一朝的行政机构就是房玄龄一手构筑起来的,他上台后把整个大唐中央朝廷的官员直接压缩到六百多人,反而让整个机构运转得丝滑无比。

    想一想现代社会,哪怕中央想要整顿吏治步步如履薄冰,就知道房玄龄的能力到底是何等的恐怖。

    所以魏征明白,房玄龄的话语中有几分玩笑味道,但也对李泰的内政能力感觉到钦佩。

    就在几人一边处理内政,一边闲聊的时,却有一名八百里加急标志的文件送过来,过来送文件的官员更大声道,

    “山东、河南三十多州受大雨侵袭,大水淹没堤坝,坏人庐舍,死伤无数。”

    房玄龄与魏征两人听到这话,脸色不由变了变,但也马上派人让李世民过来。

    这是大事,但在内政厅里面的众人却也不见多少的慌张,马上便行动起来。

    毕竟贞观以来什么场面没有见过!

    这次不就是一场大雨引发了一场遍及山洞河南三十多州的大水嘛。

    虽然还是需要李世民过来处理,但房玄龄已经思考要不要先把物资运送到洛阳了。

    因为贞观年间什么发大水的事情,实在太常见了。

    区区水灾,虽然遍及的地方多了一点,但对早就已经锻炼出大心脏的朝廷中央来说,这又有什么问题。

    毕竟再困难有贞观二年甚至三年的时候困难?

    那可是外有强敌,内有蝗灾,现在区区水灾而已,就算这一次的水灾规模几乎是空前的,但大唐一定还是能把这水灾给治理了。

    房玄龄不由感觉到庆幸,还好杜如晦去梳理大运河了。

    虽然前些日子刚到德州,正在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推进《漕运计划》。

    不过德州与河南相邻,有杜如晦在,不论是什么恶劣的局面,杜如晦能稳住局面。

    房玄龄马上便写了一封信,盖上了左仆射的印章,让八百里加急把这封信送到杜如晦手上,让他先别管运河了,先去把河南的水灾给稳住才是大事。

    毕竟运河迟点修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水若是处理不好,怕是后患无穷。

    八百里加急把这封信送到杜如晦手上时,实际上整个河北也未必安稳到哪里去。

    毕竟今年的水来得有些太多了,不过有杜如晦在整个运河沿岸的资源调度起来,再加上自己这些日子一直都在修运河,对当地水利设施倒也准备充足有惊无险,没出什么大事。

    不过杜如晦看到这份从朝廷送过来的八百里加急时,脸色却是难看起来。

    杜如晦还真没想到,河南那边居然出现了这么大问题!

    马周看着杜如晦看了信件后,脸色便严肃起来,却也从杜如晦的手上接过信件查看,知道是河南等地发生了大洪水,需要杜如晦前去主持大局的信件。

    看着这信上只有左仆射的印章,马周明白,因为事情紧急,这件事情没有走流程,但房玄龄也没避。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只有杜如晦能够去最快的处理好!

    说实话,如果换一个皇帝,单单凭借杜如晦手上的这一封信,已经足以让房玄龄罢相了!

    “我们马上启程!”杜如晦抬起头,看着马周倒是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

    “我这就去安排去河南的船只车马!”马周对杜如晦回答,便是马上动身出去。

    “不,我们北上!”杜如晦跟马周斩钉截铁道。

    “北上?水灾在南边啊!”马周听到了杜如晦的话,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但钱粮人手在北边!”杜如晦说道,“没有钱粮,我们谁也救不了!”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