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汉之魂在线阅读 - 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

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

    由于害怕曹文昭叔侄和洪承畴,从陕西、陕西蜂拥而至的流寇加流氓多达几十万。

    他们都是蝗虫,必须获得可以糟蹋的地方才能够苟延残喘,不可能消停。

    河南在黄河北靠近太行山的地区是流寇们的最爱,他们会不间断流窜出大山来到附近的平原劫掠物资裹挟人口。

    没多久流寇们的实力又会暴涨,接下来肯定会攻打县城州府,这时自然会有文官老爷坐不住选择服软。

    乱世已经到来,武力决定一切,黄汉无需找士大夫磨牙,只需暂时按兵不动,等到有人上门来搬兵求救事情就好办多了。

    月底,有一群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侯家庄,那是徐光启的管家徐福带着三十几个一直跟着家主研究农事的家丁、胥吏,还有由四方快运的镖师护送的十几车马铃薯和甘薯秧苗。

    黄汉知道秧苗越早种进田地越容易成活,立刻安排人手抢种,夜里点亮马灯开夜工,多了这四五百亩参与育苗,保证马铃薯和甘薯的补种要求又上了双保险。

    京师的政治斗争暂时告一段落,随着首辅大臣周彦儒的下课,东林党一败涂地,老奸巨猾的清流貌似不结党营私的温体仁被崇祯看中,成为了新的首辅大臣。

    徐光启虽然也是东林党人,但是由于他德高望重干实事不太介入党争依旧是阁老之一。

    由于天天打太极拳手中有编纂修正历法的公事,还有黄汉赞助的几万两银子用于替代镍白铜自来水管的研究项目,老人家活得充实精神愉悦故而身体健康。

    徐阁老喜欢黄汉委派来参与研究的五十个少年,每天跟青少年一起工作都忘却了自己的年纪。

    他对于爱徒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行为大加赞赏,不仅仅奏明天子号召河南、山西等地官员效仿还积极组织秧苗派出家丁、吏员来指导种植。

    有了朝廷的态度,有了徐光启派来的技术员和胥吏,补种马铃薯和甘薯将要成为政绩,附近的官员都积极配合,他们发现许多属于潞王、福王、赵王的封地也在耕种都觉得奇怪。

    黄汉在竭力争取秋后的收成,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枯水期组织老百姓疏浚河道,届时用粮食代替工钱雇佣老百姓无疑会起到以工代赈的良好效应。

    能够使得排水量五十吨的船舶接近侯家庄靠港卸载,使得全线通航期能够延长十天半个月,会大大减少千里运粮的损耗会节约太多劳动力。

    因此明知道有许多田亩属于大明藩王黄汉也不介意分派流民来耕种,目的是大明增加粮食总量,到是不介意究竟在谁手上。

    种了王爷、打地主的田交租、交税即可,要是他们敢乱要价,黄汉就可以一五一十把王爷,士大夫们一亩田索要多少好处上奏皇帝,其实大明是有法度的,对于税赋和地租都有一系列明文规定。

    乱收地租、乱摊派只能是私下里,也得两厢情愿,还有一个原因,升斗小民被压榨了也不敢举报东家,担心自己一直精心伺候的田亩被收走。

    黄汉怕谁啊?他不欺负人也轮不到被欺负啊!在朝廷法度范围内,该给王爷、士大夫多少税赋地租不会不给,狮子大开口,没门儿!告御状去!

    况且藩王怎么了?那些土地收获之时连封地城池都出不了的王爷们又不可能亲自来摘桃子,派来长史、典簿能够通融接受一部分粮食或者银子作为地租皆大欢喜。

    如果这些人狐假虎威怎么办?嘿嘿!“插翅虎”可以替天行道啊!

    历史上连忠心耿耿的参将张凤仪率领两千余白杆兵都在侯家庄遭遇流寇包围全军覆没,王府卫队算个鸟。

    明末历史上也没听说过那支王府卫队在对抗流贼、建奴的某次战斗中发挥出了大作用,他们基本上是花架子,说不定连跟着白杆兵一同就义的侯家庄乡勇武装都比不上。

    这些人被从太行山里窜出来的山贼打了有什么不可能?有多少人能够猜到是黄汉搞的鬼?

    河南、山西被流寇打了那么多城池,难道都跟黄汉有关?

    这就是黄汉必须拥有一支人马专门干脏事的初衷,太多人都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黄汉必须在做天使时客串魔鬼。

    几十路流寇在依托太行山不间断攻打附近的州城府县,已经发展到了拥有七八百喽啰的“插翅虎”部在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不过早的被哪一股大流寇吞并,“插翅虎”的人马躲官军的同时也在躲着流寇,这段时间又收留了不少窜入大山深处躲兵灾的山民。

    这一路人马跟流寇有本质区别,尽可能不裹挟依旧在种地的老百姓加入,而是有选择性收留失去家园和土地的可用之人,因此兵源质量总体还是不错的,少有滥竽充数之人。

    流寇大爆发,形势很严峻,各地哨马不绝,文官武将都在密切注意流寇去向,都在祈祷流寇别来自己的地盘。

    可惜事与愿违,大股流寇、流民被“大小曹”、“洪剃头”打怕了他们纷纷逃离陕西翻越太行山往山西、河南二省边境而来。

    二省不间断有城池被流寇包围攻破,如果几十万流寇下了山来到平原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到了冬天黄河结冰,流寇越过黄河整个中原糜烂旦夕之间。

    太行山东、南方圆三百里内龟缩在州城府县的那些士大夫坐不住了,完全变了嘴脸,都想到了东平侯,想到了战必胜、攻必克的“红旗军”。

    五月初,太行山附近的文官武将都如同受惊的兔子,都希望自己驻守的城池里兵丁多多益善,再也不会为需要出粮食养兵而斤斤计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都得去做,现在简直是现养现用,文官老爷和地主乡绅临时抱佛脚,他们联手下本钱凑粮食寻东平侯而来。

    彰德府的知府和兵备道等等官吏在几百人马护送下来到了侯家庄求见东平侯,随行的还有潞安府通判等等几位官员。实在闲得疼的明末汉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