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寒门母子在线阅读 - 第八百八十六章 和氏为何献璧

第八百八十六章 和氏为何献璧

    皇帝的手,那是什么手?

    那是提朱笔、盖玉玺的手,是指点江山的手,怎能去给那老脸厚皮的东西脸上“增色”?

    那也太恩宠他了!

    郑春秋被打愣了:皇上亲自扇巴掌,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在皇上心中很重要?

    皇上掌掴过谁?没有吧?就算有,也只能是皇子们啊!那皇上对自己岂不是……

    如此一想,差点儿就喜上眉梢,却听李公公幽幽说道:“临洋侯与你工部有什么可交接的?

    你是指派她办什么差了?还是给什么交代了?就连她的俸禄,也是户部发的,与你有什么关系?”

    郑春秋想甩锅给楚清,说是楚清没有把她的“没良心炮”以及图纸上缴,李公公都看不下眼了。

    李公公如此说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关于自己的发明创造要不要上缴朝廷这个问题,从去年已经一直延续到今年。

    虽然不是什么紧迫而重要的议题,但仍会被朝臣时不时拿出来讨论。

    大宣和楚清那个世界的古代做法一样,虽没有知识产权这个法治概念,但是可以把发明研究成果予以变现。

    比如说,如果有人发明一种农具,就可以拿到县衙换钱。

    通常“变现”这个过程做得都很文雅,比如说“献”。

    假设一个人发明一种农具,献到县衙里去,经过知县大人组织试用后,根据试验结果,如果农具好用,会赏那人一些银钱,作为奖励。

    即便不好用,知县或县丞也会夸奖几句,鼓励其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当官的也一样,总有一些不走正道的官员,以“献宝”、“献祥瑞”的方式为自己开辟升官发财的门路。

    也可以不“献”,比如药方、武学秘籍、菜谱或是刺绣技法等等,只要能守得住就不会献出去。

    因为献出去只能获得一次性奖励,但是保留在自家,可以代代相传、让子孙都能受益。

    楚清曾被朝堂上那些王八蛋挤兑,逼她“出让”玉矿的开采权,那时她就曾说过“只要你们出让自己的一切,我必然毫无保留”的话。

    而这,也是为什么朝堂上一直都在讨论关于上缴发明创造的原因。

    要不要上缴,这根本无需讨论,哪个朝廷敢这样做,就等着被推翻好了。

    所以他们真正讨论的是:如何让百姓主动上缴。

    是上缴,而不是变现。

    换句话说,如何让老百姓把好东西都献上来而不给赏赐。

    如果能做到,那么楚清的一切也就保不住了。

    他们甚至快要讨论出具体方法了,比如,强化忠君爱国的思想。

    甚至还讨论出用来教化百姓的榜样人物——卞和。

    对于用一个虚拟人物,作为让楚清交出所有资产的榜样这个想法,楚清也知道,不过不以为意。

    因为只要朝臣做不到,就别想让她做到。

    楚清对卞和这个人物没有好感,因为曾经为了这个存不存在都难说的人,楚清被老师罚站着听课。

    事情是这样的——

    初中时学《和氏璧》这篇文言文,到自由提问时间,楚清就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和氏一定要献璧。

    这可是从小学时学《完璧归赵》就开始遗留的问题。

    这个问题让老师意外,她本以为学生应该提问关于文言文的释义,却没想到是这么个与课文无关的问题。

    但老师还是给了充满了儒家思想的答案——忠诚。

    楚清就问:既然楚厉王不相信他,都要砍脚了,为何不把那石头砸开来证明自己?

    老师的回答还是——忠诚,因为这是好东西,砸坏了还怎么献给楚厉王?

    楚清对这个答案并不赞同,她当时说道:“这个人都未必是真的,哪里就真诚了!”

    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对卞和其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因为这篇课文本身的教学思想是: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楚清如此说就已经让老师反感。

    接着,楚清就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块玉估计是真存在,而人未必,没准儿就是韩非子因为思想主张不被君王认可与采纳、而编造的一个寓言人物而已;

    就算这个人物真实存在,那,一块璞玉一献再献三献,被砍掉双脚都不罢休,如此一根筋图什么,不献不行吗?

    到底是因为忠诚、是为了名利,还是只为证明自己?

    如果因为忠诚,为何要献璞玉?

    如果因为名利,那更得献出打磨好的美玉;

    如果是怕自己只是个砍柴人,保护不住这好东西,也不可能,一块璞玉,谁能看得出来?

    若说是为证明自己,把它当场摔了,露出里面的美玉不就得了?”

    楚清初中那个时期,正是犯“中二病”的年纪,青春期孩子特有的自我意识过盛表现得很明显。

    所以,在老师给出“楚文王大力赏赐和氏,并以其名命名那块宝玉,和氏都没有放在眼里,如此忠诚,怎么能质疑?”这样的回答后,楚清被罚站着听课——思想不端正啊!

    其实直到今天,楚清思想也没端正过来,因为她觉得,和氏不接受赏赐,明明是因为心灰意冷嘛,脚都没了,给钱能买回来不?

    不然怎会有李白的讽喻——“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玉终见充,徒劳三见君。“

    但这些看法,只在楚清的心里,对朝臣们的主张是丝毫起不到作用。

    尤其是郑春秋,他在楚清身上一直捞好处,已经捞的得心应手、理所应当,还如何能转变思想?

    所以,这次事故,从郑春秋的角度看,不算完全甩锅,因为那也是他的心里话。

    他就是这么认为的。

    楚清就是知道这帮人是这么认为的,才早早就辞了官,让他们没那么容易继续从自己身上吸血。

    所以朝堂上关于这个话题也就有日子没被提起了。

    楚清辞官,意思表达很明确——你们想要的给你们了,官咱也不当了,你们还想要啥?说出来本侯听听?

    所以李公公才看不下眼——你们把楚清彻底逼急了,以后皇帝还怎么占便宜?

    “那……那……”郑春秋嗫嚅着,也顾不得装疯扮癫了:“皇上,您让楚清把她的炮和雷交上来!”郑春秋喊道。

    郑春秋想,楚清辞官,自己不能直接要她东西,皇帝总可以吧?

    只要能弄到实物,总能一对一的仿造出来。

    皇帝此时也在想楚清,他想的是,要是有楚清的图纸就好了,许念平画的那东西,不太靠谱。

    按照回来报信的太监所说,工部做的炮,确实与许念平图上画的差不多,只是底部更为好看一些。

    而皇帝看那图纸得到的结论,也是个巨型爆竹,所以说,应该还是图纸不够详尽。

    只是……

    “没有楚清,你们工部就什么也做不出?你这个工部尚书还留着有什么用!”皇帝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