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装可怜?谁不会啊!
书迷正在阅读: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雪雾王座、公主总是被迫黑化、在霍格沃兹的中国留学生、黑日高悬、梨园大佬穿成黑料小花后,爆红了!、龙魂战神、末世:我的餐馆是顶级安全屋、离婚后,夫人她走上人生巅峰、我都成顶流了,才来熟练度
众人心里想着,手下筷子可没停。几道菜味道简直太好了,配酒又下饭,惹得人人都夸赞。 一时间,院子里更热闹了。村长笑眯眯的滋溜了一口小酒,心里叹气。 清水村已经冷清太久了,现如今来了个李家,兴许就是个好的转机,以后村子定然会越来越富庶,越来越热闹。 “老嫂子,刘家人在村子里到处说你们家的坏话呢。按理说,你们是亲戚,怎么闹的这么生分?”一个老婆子坐在李老太身边闲话儿,许是觉得李老太很和气,就小声提醒了一句。 李老太抱着佳音,扯着她脖子下的细棉布巾子给她擦口水,叹气说道,“说起来都是伤心事,不说也罢。” “啊,那得说说啊,否则大伙儿还以为你们家里真是日子好过,看不起穷亲戚呢。”老婆子姓孙,最爱听这些家长里短,村儿里的各种消息,有一大半都是从这里抖搂出来的。 李老太红了眼圈儿,小声说道:“我弟弟李根儿在世的时候,给我送了很多次信,儿子娶媳妇,家里人生病,同我借了不少银钱。 我家那时候日子也不好过,我把嫁妆都卖了,给他捎了银子过来。 没想打,塞外那边兵乱,我们为了逃命,千里迢迢赶来,郭氏和外甥们却连门都没让我们进。 他们这是怕我提先前借他们刘家的那些银钱呢!我也是寒心了,当时就同刘家说断亲了,刘家也答应了,以后就当普通村里人吧。” 一听她这么说,不止是孙婆子,就是其他妇人也对刘家厌恶不已。没良心,白眼狼,这些词都扣在了刘家头上。 不得不说,李老太这招儿真绝,有时候装可怜比讲道理更容易让人站在自己这一边。 佳音吐了个大大的口水泡泡,再次庆幸投胎到了一个好人家。 兄弟团结,妯娌和睦,当家的奶奶也是知道变通的。即便眼前日子有些艰难,但一家人齐心协力,总能越过越好的。 刘家住在村口,离李家有些远,但村里安静,隐约也能听到几声说笑,嗅到风里的香气。 “一家子挨千刀的!请了那么多人偏偏不请咱们,这不明摆着给咱们穿小鞋吗!”刘铁柱气得脸红脖子粗。 郭氏眼皮耷拉着,脸色也是不好,“你那个大姑,最会笼络人心,有钱不接济亲戚,居然请旁人吃饭!他们家早晚过不下去!” 一边的刘来福眼珠儿转了转,也是说道,“娘,别生气,我早晚要收拾了他们,把银子都拿回来!” 这话说得好像李家的银子就该是他们家的似的。 郭氏被儿子哄得,总算脸色好了一些。 刘来福趁机说道,“娘,你给我拿点儿钱,我去县城找吴二。 吴二也看不上李家人,他姐是李家二儿媳,最是了解李家。有他帮忙,想要找李家的麻烦,对付李家肯定更容易!” 郭氏最是宠爱二儿子,当真给了二儿子一把铜钱,不等嘱咐几句,刘来福已经一溜烟儿跑出家门。 什么报复李家,那都是小事儿,先去赌场赢钱才重要! 村民们在李家受到热情款待,跟李家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起码李家大方会处事,饭菜做的好吃,这样的印象是人人皆知。 次日,村里老少就开始秋收了,忙的脚不沾地。 李家人没有庄稼可收,所以就很悠闲。 一早吃过饭,陶红英就带着赵玉茹去山上采蘑菇,挖野菜。 临走前,陶红英在锅里给闺女留了两碗米油,也不怕她会饿着。 妯娌两个有说有笑的上了山,也没问吴翠花儿,反正就算吴翠花儿跟着去了也是偷懒,干脆不叫她了。 李老二昨日看到村里不少老人走路都有些艰难,就想带着小子们去帮他们秋收。 他只说了两句,李老太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多带几块饼子,别吃人家的,收点儿粮食也不容易。”李老太嘱咐儿子,手里抱着佳音颠了颠,低头亲了亲她的小胖脸蛋儿。 她敢说家里不差粮食,这底气就是宝贝孙女给的。 李老二,李老三和李老四带着家仁他们几个小子,直奔隔壁的赵大叔家。 赵大叔刚四十岁出头儿,但在战场上没了一条腿,眼睛也瞎了一只,没儿没女光棍儿一个,是这清水村里秋收最艰难的一个。 “赵大叔,我们来帮您割庄稼啦!”家喜家安淘气,昨日缠着赵大叔讲过征战沙场的故事,这会儿自来熟,进门就喊了一声。 “赵大哥,你腿脚不便,我们兄弟几个来帮你干点儿农活。”李老二笑着跟赵大叔打招呼,也没等赵大叔说话,就带了弟弟和侄儿们穿过赵家后院去地里割高粱了。 高粱杆子要堆一起晾晒,高粱头要割下来装袋子,背回赵家院子晾晒,最后敲打下来,才算完活儿。 李老二几个挥舞镰刀,李老四和家义负责扛袋子,简直健步如飞。 赵大叔瘸着腿烧水,拎去田里,家喜家安就乐颠颠跑上前接过去了。 赵大叔摸摸他们的头,眼圈儿有些红,“你说说,这叫我怎么感谢你们一家才好啊!” “我奶奶说了,邻里乡亲就是要互帮互助,大叔你坐着,我们也去帮干活儿了!”家喜家安喝个水饱,就又跑掉了。 赵家的地不多,只有二亩,一日功夫就被李家收完了。 赵大叔留人吃饭,李家谁也不肯,李老三还没忘了嘱咐一声,“大叔,你这房顶我看着有些年头了,怕是漏雨吧,过了秋收,我来帮你修修。” 赵大叔来不及再说话,李家人就都回去了。 就这般,接下去几日,李家老少爷们八口儿,轮流帮着村里人家收地。 这些人家大半都是退伍残兵,家里的田地也是县里给的,一人二亩,税粮是普通农户的一半,算是朝廷照顾。 他们也没有余力再买更多,每年交了税粮够温饱就成了。 李家八口干活儿利落,一日一家,脾气又好,到谁家谁家热闹,清水村上上下下真是没有人不夸。 “难怪李家儿孙满堂,日子还过得这么红火,他们这一家子都是心善的,都是有大福报的人呐!”村里老太太坐在一处闲话儿,提起李家就直竖大拇指。 wap. /106/106059/2754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