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1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在残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绑定读书系统,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双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鱼给鸡娃幼崽当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侦]、韩娱之只能靠性爱维持生活(BL)、圆舟率(娱乐圈1V1)、无法躺平的我决定成为比格(NPH)
这是他的坏习惯,在需要比较复杂的思考时,必须说点什么,思维才更清晰。 “政儿才来我家十日,政儿他爹远在秦国,就已经得知了赵国邯郸的事?这怎么可能?不,事情已经发生,就不能想可不可能。以‘十日’这个时间推测,政儿他爹或许就在赵国附近。” 朱襄拿出一张纸,在纸上描绘地图。 这张地图是他根据从行商手中收集的地图,在自己所知的现代地图上增改而成。 这时候平民家中私藏过分详细的地图,是会被当做间谍砍头的。朱襄练习和使用地图时,都是用后即焚,连雪都不知道朱襄还能画详细地图——他不仅担心雪说漏嘴,也担心雪有心理压力。 他只描绘了赵国西边的地图。地图刚画出来,他就知道未来的秦庄襄王现在在那里了。 秦国正在攻打韩国上党郡,恐怕这位刚回秦国不久的质子为了争夺政治资本,正在上党劳军。 “除了他就在赵国边境,可能他在春花和政儿身边都安插了眼线。”朱襄继续分析,“只是这眼线是这位公子异人的,还是吕不韦的?” 按照常理来说,这些眼线应该是吕不韦的。 公子异人才及冠一两年,不仅年纪不大,还早早被送来赵国当质子,几乎没有接受过王室教育。就算赵国民间都开始传言他能回秦国全是因为吕不韦,他自己没什么本事。 朱襄划拉了一下好感列表,没找到疑似吕不韦的名字——为什么说疑似,当然是这个系统的不靠谱之处不仅在于像素的画风,还有那风格完全不统一的称呼。 “蔺相如”是名字;“荀子”是后世尊称;“纲成君”是谁?“钜子”是和“荀子”一样的尊称吗?还有什么“廉将军”……系统你是不是对廉颇廉老将军太敷衍了一点?? 还好好感列表目前人数寥寥无几,朱襄通过排除法勉强能把每个人对上号。这些人中肯定没有吕不韦。 不知道是吕不韦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还是知道自己的存在但是对自己没好感?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政儿他爹已经在吕不韦不知道的地方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这个“傀儡质子”,恐怕没有别人所想的那样简单。 朱襄抓乱了自己刚梳好的头发。 无论是吕不韦已经得知了自己的存在但对自己没有丝毫好感,还是政儿他爹心机深沉,都对自己的未来很有威胁。 “唉,现在分析出这些又有什么用?我还能阻止威胁到来不成。”朱襄思索明白之后,瞬间泄气。 他看着地图沉默了半晌,然后将地图撕碎,撒进了火盆中。 很清楚自己将卷入怎样的争斗,却因为实力弱小身份卑微只能被动地接受。朱襄真的很不喜欢这个时代。 “往好一点想,说不定秦庄襄王是个好人,他对我好感度这么高,只是单纯因为我救了他最宝贝的孩子,而不是认为可以把我推在前面和吕不韦打擂台。”朱襄苦笑,“我这个会种田的人,在秦国恐怕是要比吕不韦那个商人受欢迎一些。” 朱襄勉强自欺欺人,让自己心里稍稍好受些后,重新查看系统功能。 虽然秦庄襄王的好感度让朱襄感到了忧虑,但他的好感度贡献出三种良种,朱襄稍稍得到了些安慰。 之后,朱襄再次陷入郁闷。这领取良种居然还是需要抽卡,不仅不同好感度的卡池稀有度不同,每个人物的卡池稀有度也不同,还可能抽出同样的东西。 朱襄的脸变成了苦瓜脸。这怎么还考欧气的?我运气一直不太好啊。 “先看看其他人的。”朱襄决定把所有人的好感度都领完之后一起抽。 蔺相如、纲成君都是三颗星的好感度,但蔺相如这个在历史中很有名的人,人物稀有度居然不如纲成君。 朱襄思索了许久,眼皮子颤了颤。 纲成君……就是蔡泽吧?蔡泽的历史中名声不显,却比蔺相如对这一段历史影响更大,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蔡泽得到了秦国的重用,在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蔺相如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名气,但困于赵国,又非武将,所以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想明白这一点后,朱襄心中难免涌出惆怅。 蔺贽的才华或许不一定比蔡泽差多少。但他居然不给自己贡献奖励,说明他在历史中没留下多少涟漪。 现在的赵王已经不再听蔺相如的劝诫,之后的赵王更加昏庸。蔺贽留在赵国,怎么可能在历史中留下涟漪? 朱襄的好感度名单中有许多他不认识的人的名字。正如系统提示的那样,或许是自己擅长种田的名声传到了这些人的耳朵里,他们就对自己有了起步一颗心的好感。 这些人中,有的名字一看就不是贵族。他们在史书中可能都籍籍无名,但这些人都被系统评价为会影响历史进程的人。 原来这“名人”,并非是青史留名的名人,而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哪怕后人并不记得他们的名字。 朱襄隐约有一种,系统想告知他什么的错觉。比如他以穿越者思维想去“集”的卡,和系统想让他“集”的卡不同。 只是一个好感度系统,就让朱襄想了如此多的事,生出了如此多的烦恼和感慨。让他连抽奖都有些意兴阑珊,没有焚香沐浴洗手更衣,直接抽了。 像素抖动,朱襄把一颗心的好感度的奖励抽完,多了八角孜然茴香草果等种子,全是香料,全都不能直接吃。 朱襄嘴角抽搐。这些香料拿出来价值千金吧?在系统看来,不能填饱肚子的都是垫卡池的垃圾? 他又抽了二颗心的好感奖励,仍旧全是香料种子,还是重复的香料种子。他想,可以给雪和政儿做一顿撒了五香粉的烧烤了。 为朱襄提供三颗心好感奖励的只有秦庄襄王、蔡泽、蔺相如、钜子和一个叫许明的他不认识的人。 许明的卡池稀有度最低,朱襄抽出了芝麻; 钜子和蔺相如的卡池稀有度一样,朱襄抽出了两种产量更高的小麦; 蔡泽的卡池稀有度明明更高,朱襄居然又抽出了芝麻,他想这一定是蔡泽运气比较差的错; 最后只剩下秦庄襄王的三颗心好感度没抽,朱襄破罐子破摔地一点,一道黄色像素方块冒充的金光闪过,最后组成了两个字,土豆。 朱襄愣住。 半晌,他伸出手,一个土豆出现在他的手中。 他咬了一口:“真的是土豆啊。” 朱襄一只手捂着眼睛,一只手握着土豆,一点一点将生土豆全部吃了进去。 生土豆虽然能直接吃,但是不易消化,非常难吃,吃得朱襄眼泪都流出来了。 红薯、玉米、土豆,传说中三大神器,网络皆传,大清三亿人口是红薯、玉米、土豆催出来的。穿越者只要带着这三大神器回去,就能铸造一个盛世。 朱襄当然知道这是假的。 现代红薯玉米土豆动不动高产几千斤,那是经历了现代技术的良种培育和化肥、农药的功劳。 古代文献中粮食亩产量的记载不太精准,有些还故意夸大,比如《汜胜之书》中记载亩产量一百石,即一万多斤,现在都达不到。 但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对粮食亩产量较为科学的统计。根据记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统计的山东风调雨顺没有战乱那一年,冬小麦亩产量一百五十斤左右,玉米亩产量一百八十斤左右,红薯亩产量一千四百斤左右。 土豆产量也是约一千斤左右,实际上达不到这么多。现代土豆良种“超白”、“中薯4号”、“中薯10号”等的亩产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会种植在良田上,亩产大约就是五百斤左右。 这样看来,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仍旧很高。但稍稍有点农业常识的人就该知道,红薯和土豆这类作物因为是无性繁殖,非常容易积累病毒,导致产量退化,甚至直接绝收,种植时需要经过脱毒处理。而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功劳。 爱尔兰饥荒就是因为土豆退化和病害造成。 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在1914年至1918年的统计数据中,红薯、土豆、玉米种植面积只有百分之九,中国古代并没有大规模种植过红薯和土豆。 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很简单。 清朝入关时多次大屠杀让富庶之地十室九空,变向“缓解”土地兼并;摊丁入亩之后,新的户口统计,统计到了大量隐户;清中期的实际控制面积包括了东北、西北、草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百姓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垦,耕地达到了前朝的两倍;因为人口压力,劳动人民绞尽脑汁进行套种,提高产量,甚至弄出了两载十三收这样的绝活…… 红薯、土豆、玉米当然也有功劳。更多的主粮作物丰富了农民的选择。农民能在灾荒年间补种更多种类的作物,还能利用贫瘠的土地。套种增收技术也能将低产作物换成这三种高产作物。 但将清代劳动人民用苦难、聪明、勤劳铸造的奇迹,全部归功于三种外来作物,朱襄作为农学人,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可即便他知道土豆不是什么穿越神器,推广了也不可能让所有勤劳耕种的百姓饿不死,他还是泪流满面。 确实,在没有现代技术加持下的土豆,就仅仅是救荒作物。 但战国时代,还没有“救荒作物”,甚至平时吃的主粮、蔬菜都极其匮乏。如果遇到了灾荒绝收,农人没有任何补救的办法,只能挖杂草、啃树皮、吃泥土。 救荒,就能救命啊! 就算救不了所有人,救下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几十万的人,都是活生生的命! 朱襄想起了自己随着蔺相如在赵国各地赈济灾荒时,看到的那一幕幕的惨景。 他空有一身知识,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闭上眼不去看农人绝望的神情。 如果那时候有土豆,我能救下多少人? 以老百姓们自己的勤劳自己的聪慧,只要告诉他们土豆种植的好处和坏处,他们自己就能摸索出最大化利用土豆活命的技巧,规避土豆的风险。 正如古籍记载的,灾时大规模种植,灾后变成零散种植,这就是老百姓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自从“复活”之后就几乎没掉过眼泪的朱襄,脸埋在手臂上泣不成声。 第14章 肉酱土豆泥 朱襄是孤独的。 他的痛苦和快乐有时候只有、也只能他一个人静静品尝,慢慢回味。 不过他已经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遭遇了那么多困难,心性坚韧,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朱襄擦干眼泪,又招了一个土豆出来,仔细观察。 系统中每次奖励的良种是一千个,取出来就不能重新塞回去,而且只会出现在朱襄手中。但土豆不需要整块种植,朱襄算是小小占了系统的便宜。 “中薯二号?”朱襄初步判断。 他去系统里翻找了一下,系统只给良种,居然没有种子特性和培育要点说明书。 朱襄再次发现了这个系统有多坑。 良种只是更好的种子,不是什么神仙种子,丢进土里就能收获。土壤、肥水、温度……一切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良种的种植效率。 而且不同的良种抗病毒病虫害不同,对寒暑旱涝的耐受力也不同。能不能自行留种,自行留种后多少代会退化,这些都是问题。 满满的问题! 若对良种的情况一无所知,顶多能收获个两三次,良种就会变成劣种。这样的良种除了装逼,毫无意义。 “系统,就算没有说明书,好歹回答一下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朱襄焦急道,“不然那你这个良种系统不是坑人吗!” 系统没回答。它真的没有智能辅助功能。 朱襄只好自己动手,把系统边边角角翻了个底朝天,任何文字、图标都用意念点击了一遍,居然真的点出一个新功能——他只要将良种种植成功,收货时就能获得这个种子的详细资料。 朱襄将土豆抛起又接住。这个系统真像他大学时的网课系统。不主动去学习,就什么都得不到。 “以后得多去几次山上了。”朱襄琢磨。 种子出现需要合理的借口。 他为了寻找和培育良种,经常去山上撒种子让它们野蛮生长,也会去寻找新的可食用植物回来做实验。他还拜托了来往的商队,见到稀奇古怪的食物种子,一定要给他捎带一份。 虽然见效甚微,但周围人已经习惯他的“怪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