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54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在残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绑定读书系统,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双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鱼给鸡娃幼崽当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侦]、韩娱之只能靠性爱维持生活(BL)、圆舟率(娱乐圈1V1)、无法躺平的我决定成为比格(NPH)
嬴小政的小短腿骑马比较困难,朱襄看了几次笑话之后,就被嬴小政轰走了。 当李牧准备回军营的时候,嬴小政抱怨了一句,腿悬空不好发力夹住马肚子。朱襄一拍脑袋,突然想起了什么。 “那为什么不做马镫?”朱襄道,“只要在马鞍两边挂两个绳套,不就能踩着了吗?” 嬴小政:“?” 李牧:“??” 李牧把朱襄拖走:“试试。” 嬴小政迈动着小短腿跟在后面追:“我也要试试!” 然后,李牧现打了两个绳套挂在小马驹的马鞍两侧,让嬴小政踩着试了试。 嬴小政欢呼:“果然容易多了!如果踩的地方更结实就好了!” 李牧亲自削了两块木板,绑在绳套下方。 嬴小政道:“果然更容易了!蹬一脚就能发力,所以叫马‘蹬’吗?” 朱襄敲敲自己的脑袋。 啊,自己骑了那么多次马,怎么把马镫马蹄铁忘记了。哦,因为自己下意识地想要忽视打仗的事。 “我也试试。”李牧给自己做了一套马镫,并且无师自通踩着马镫翻身上马。 他先骑马跑了两圈,然后让朱襄递给他棍棒,在马上做穿刺的动作。 之后,他又接过弓箭,双手离开缰绳,箭枝准确无误地射中被他选成标靶的树干。 “朱襄!我要向君上上书,为你记一大功!”李牧兴奋道,“有马‘蹬’,我能迅速训练出精锐骑兵!” “别给我记,我功劳已经太多了。”朱襄道,“你自己拿着,正好向君上要更多的权力。你不是想去楚国逛逛吗?” 李牧不悦道:“我不能抢你的功劳。” 朱襄道:“那就说我二人一起想的。我提议,你做马镫,都有功劳。哦,给政儿也加一份功劳。如果不是政儿说想在马上踩着点什么东西发力,我也想不起来。” 李牧道:“这倒是……这么说起来,政儿的功劳最大。” 他不知道朱襄本来就知道马镫,只是一直忘记了。所以以为提出“要踩点什么发力”的政儿,才是第一个提出点子的人。 李牧抱起嬴小政蹭了蹭:“政儿果然聪明!” 嬴小政一头雾水。这真的是我的功劳吗?我只是随口一说。 但舅父和老师都这么说,嬴小政也就犹犹豫豫认了。好像确实是自己的功劳? “如果把马镫做成铁环,就能用得更久,并且能批量制造。”朱襄道,“说到踩,我听说有的地方为了不让牛的脚掌过于磨损,会给牛脚掌钉铁板。马的脚底板磨损之后,马就不能上战场了吧?马是不是也可以钉铁脚掌?” 李牧没有怀疑朱襄的话。朱襄是最擅长和田地打交道的人,在赵国秦国都经常走访田地,所以见到这种稀奇古怪的事很正常。 他抬起马的前脚,摸了摸马的前脚掌:“或许真的可以,就是废铁。” 朱襄道:“废铁比废马强。” 李牧笑道:“当然。没有什么比马更珍贵。” 身为赵人,他最擅长的就是骑兵。秦国虽然也有骑兵,但在战术和训练上比其他还是差远了。 他一直想组建一支精锐骑兵,但因为刚来秦国,想要足够的战马很困难。此刻他非常想念自己在雁门郡的时候。 若朱襄的提议能够成真,他就能用更少的战马打出成绩,那时候问秦王要马就简单多了。 “我这就回军营。”李牧道,“我让军营中的铁匠先打造一批装备出来,去找楚人试试。如果好用,我就向君上表功。” 李牧攥紧拳头。他既然已经来了秦国,可不想碌碌无为。 他还年轻,正是当打之年。朱襄说他是未来的武安君,那么他一定不负友人的期望! “去吧去吧。记得给政儿也打一套。”朱襄道,“记得别把功劳全推在我身上。” 李牧无奈道:“好,知道了。不过朱襄,你有更多的功绩,才更好保护政儿。” 嬴小政仰头看着李牧,不高兴道:“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舅父保护。” 李牧拍了拍嬴小政的脑袋:“你越是逐渐长大,越需要朱襄的保护。” 朱襄道:“功劳太小太大都不好。而且我不是因为淡泊名利才不想独揽功劳,我只是担心君上认为我在军事上也是可造之材,把我丢去军屯。虽然军屯也是种田,但总会遇到打仗。” 朱襄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虽然见多了死亡,我还是很害怕打仗。” 嬴小政深深地叹了口气:“舅父,你这话被廉翁听到了,又要被廉翁追着打骂,说你胆小软弱。” 朱襄理直气壮道:“只要接受了自己的软弱,我就是无敌的!” 嬴小政和李牧:“……” 他们真的不知道朱襄在骄傲什么。 不过朱襄的担忧也有道理,李牧同意了朱襄的要求。 李牧回到军营实验马镫和马蹄铁,朱襄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此时气候十分温暖,连朱襄离开时的冬季遇上大雪,都被称为是“异象”。本来冬季气候就十分温和的四川盆地,温度就更高了。 今年冬季的温度相较前两年十分“正常”,也就是温度很高。朱襄才能在冬季为水稻育种。 否则水稻晚稻应该是在七八月种植,十月到十一月收获。 朱襄推广双季稻之后,即便天气暖和,他也会指导农人按照正常的农时耕种。 即早稻三四月耕种,六七月的时候收获;收获早稻的时候同时种植晚稻,最迟八月种完,初冬能再次收获一次。 其实早稻和晚稻并非严格按照时间来种植,全年温度合适都可以种植,只是收获时间不同。 晚稻的生长周期,更适合由热到冷,但其他时候也能种。 朱襄原本打算先培育晚稻种子,再培育早稻种子,明年秋季就能直接推广双季稻种植。但他种下系统给的晚稻种子后发现,这“晚稻”可能是再生稻,能直接双季收割,那推广就简单了。 第89章 开山平地雷 再生稻又叫多年生稻,利用地下茎生物学系统,达成了多年生长,多次收割的特性。 现代高产作物无一例外需要购买种子,以免种子劣化,造成绝收。在可以实现双季稻种植的地区,再生稻可以减少种子和人力的投入,收割后继续生长。 比起需要大量人力劳作的晚稻早稻,再生稻更容易进行双季稻种植推广。 只是种子劣化仍旧是一个大麻烦,朱襄只能留下种子培育和杂交的实验方法,希冀自己离世之后,后人仍旧能够持续地为农人提供持续高产的种子。 他对此并不悲观。 任何粮食作物种子连续种植都会劣化。在没有系统的农业科学的时代,农人凭借的经验,也能进行初步选种,延续千年的种植文明。 不要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 再生稻种植的麻烦之处和双季稻一样,都需要精细的劳作和足够的水肥。 南宋的时候,双季稻轮种已经较为普遍,说明不依靠化肥,也能满足双季稻轮种的肥料需求。 发酵农家氮肥、绿肥、腐殖肥等,朱襄所知道的“天然肥料”十分多。将这些“天然肥料”初步加工的方法,以现在的人力也能够做到。魏晋时期,就有将肥料做成“团肥”“肥料丸”进行贩卖的记载。 现代社会吃饱后还要吃好,吃好后还要吃“矫情”,所以各种“纯天然有机”的噱头甚嚣尘上,与各种“古法饮食”一样。 不过吃“纯天然有机”只是贵,甭管是否真的更营养更健康,只要按照合规的生产流程来,不会吃出问题。能提高农业收入,有这个需求,农业技术人员自然也会研究。 朱襄等农学院的人一边摇头叹气说没必要,一边高高兴兴地在自家学院卖“有机食品”。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很多时候必须“有机”。现在有额外科研经费收入,谁不高兴? 这不冲突,一点都不冲突。 那时傻乐的朱襄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回到两千年以前去搞真正的“纯天然有机食品”。 天然有机的肥料,天然有机的除虫剂,天然有机的人工手动除草……朱襄想,如果他能回到现代,一辈子都会对“有机”过敏了。 水稻种植比传统的粟、黍、稷要麻烦许多,是越伺候越高产的精细作物。 水稻也是难得的可以同作物连续种植的粮食。其他粮食多年连续种植后,土壤会劣化。而水稻种植最适合的土壤之一就叫“水稻土”。 顾名思义,水稻土就是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土壤,是我国最重要的耕作土壤。 有这样的特性,南宋之后,南方水稻种植逐渐超过了小麦,成为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的格局正式形成。 现在虽然楚越等地有种稻,但仍旧以粟菽为主。蜀郡也一样。 跟随朱襄的学子们说水稻种植中有大学问,确实没有夸大。 他们从未知道,原来种地中还有这么多讲究。也不知道,如果要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学习那么多知识。 光是手动为稻花授粉,了解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就震撼了他们许久。 比如,花原来是植物的那啥,他们再送花的时候,心情有点扭捏了。 “说复杂是很复杂,但简单也简单。只要多做几次,形成了习惯,就变成了经验。”朱襄蹲在田埂上,抚摸着稻花道,“不过我们做农业研究的人和靠经验吃饭的农人不同。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究其中的道理,才能举一反三,维护粮食的安全。” “培育良种和保护原始品种非常重要。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能影响整个品种的病虫害,及时换成新种子补种,才能迅速解决饥荒。” “对天下人而言,没什么比吃饱饭……比不饿死最重要。” 朱襄停顿了一下,将“吃饱饭”改口成“不饿死”。 吃饱饭对现在的人而言还太早了。 “不过这件事虽然重要,肯做的人却很少,因为太辛苦,不威风。”朱襄教导完后,笑道,“没关系,以后你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心里知道这个重要,在当官吏的时候稍稍重视一点,鼓励当不了官吏的人去做,就足够了。” 朱襄拍了拍手上的泥土,领着学子们继续观察田地。 水稻的病虫害很多,即便已经开花也不能放松。比如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可能发生。 水稻开花的时候,稻节上可能出现节瘟,造成水稻折断;穗颈上可能会出现穗颈瘟,造成枯白穗;就算好不容易结成了谷粒,也可能发生谷粒瘟。 在现代,农药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现在,就只能靠防,基本很难治。 种子播种的时候需要消毒;种植的时候要清理好地里的腐烂野草和稻茬;用粪肥的时候要补足草木灰等天然钾肥;注意种植的密度,保证水稻得到充足光照…… 这就是农人能做的一切。之后,就是听天命。 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多雾的天气,水稻生病的概率会极大提高,农人却无计可施,只能祈祷。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进行科学研究,把现代农药做出来。 现代人人谈农药变色,但农人种植缺不了农药。谁也不能保证整个粮食种植时期粮食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