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贪珠玉在线阅读 - 第104章

第104章

    她看着温温柔柔的,但说出的话却毫不含糊。

    李雁儿跪下来道,“太皇太后教训的是,奴才一定好好伺候皇上,不再干政。不发表意见。”

    孝庄道,“我对你也已经有些了解了。你别以为我一走,什么事情,就管不着你了。我已经给伊皇贵妃等多人下了诏令,到时候,她们可以直接不通过皇帝,而诛杀你。所以,你的小命我可是先留着的。你若敢造次,人人得而诛之。你明白吗?”

    李雁儿心道,你这个老不死的老巫婆,老子哪里招惹你了。做人太难了,跟康熙扯上关系后,人人都想杀了自己。“明白。为了以防伊皇贵妃以后杀不了奴才,奴才有一个大胆的请求。”

    ☆、第五十六章 奏折

    孝庄道,“你说吧。”

    “希望太皇太后说服皇上立伊皇贵妃为后,想当年,奴才刚来宫里的时候,伊皇贵妃曾经救过奴才,奴才一直不敢忘记这份恩情。如今她掌有奴才的生杀大权,奴才更加不敢造次了。可是,您也知道,皇上对奴才还算留心,到时候杀不了奴才可就不好了,为了以防万一。”

    孝庄本想着这宫女也许不服,没想到居然还挺讲义气,微笑道,“伊皇贵妃掌控后宫多年,她的事情,我会对皇帝说的。你就管好自己吧。好了,跪安吧。苏麻喇姑,送她出去。”

    李雁儿道,“太皇太后,奴才不敢让姑姑送,奴才自己滚出去就行了。”

    孝庄噗嗤一声笑出声,这个人还真是,有点意思。

    李雁儿回到养心殿,越想越气闷,解决了隆科多,又来个太皇太后。老巫婆说有很多人可以杀了自己。那就是说,一个都杀不了,不然,下那么多诏令干什么。她估计也是怕皇上会保自己。一想到这她又有些得意起来。

    来到养心殿前,索额图、纳兰明珠和高士奇等刚好从殿里出来。

    李雁儿上前笑道,“索中堂,明珠中堂,高中堂,好走啊。”

    没想到高士奇等他们都走了,悄悄地递了个字条给她,她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小心御史。”小心什么?御史是弹劾谏官的。难道有人要弹劾自己?

    康熙正盘腿坐在软塌上看奏折,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衫子,李雁儿拿着件外衣给他披上,“皇上,还没到夏天,感冒了可不好啊。”一边观察他的神色。

    康熙道,“过阵子,就去畅春园。去之前,还得去奉天一趟。你和我一起去吧。”

    “好好好!”李雁儿立在他身边,拿着扇子给他扇风。

    李雁儿边扇,突然看到一本御史的奏章,想起高士奇的话来,她趁着康熙在认真看其他折子,偷偷把这本弄掉在地上,“皇上,福建进贡的荔枝什么时候来?”

    康熙正皱着眉认真地用朱笔在奏折上写字,听到她问,没有抬头,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微笑道,“不晓得。怎么,你又不是杨贵妃,还需要我一骑红尘地给你送荔枝吃吗?”

    “哈哈。”李雁儿干笑几声,心想老子是杨国忠,不屑做杨贵妃。她随手拿起一本,假装无意的念道,“奴才孙文成仅以所闻谨奏:为奏闻事。普陀山法雨寺住持信通于十月初一日圆寂。再,仇兆鳖于本月初五日病故。为此谨具奏闻。”

    康熙放下朱笔,揉揉酸胀的眼睛,调侃她道,“你的字又长进了。连鳖都会念了。”

    李雁儿撅起嘴巴道,“皇上总爱小瞧我。不过这个孙文成罪该万死!”

    “为什么?”康熙也探过头来看着她手上的奏折问道。

    “你看,这是个请皇上安的折子嘛,怎么和死了人一起说呢。要我说,皇上就批,‘他妈的。大胆!可恶!你敢咒朕?’”

    康熙哈哈大笑道,“那倒显得我无礼了,不过也是。”说着,拿起朱笔在上面写道,“知道了。尔之请安折与此折同封奏来,无礼!不敬!所以不能同发,撕碎扔了。”然后拿给李雁儿看,“这样呢?”

    “还是太文气了。”李雁儿摇摇头,说着继续念道,“‘奴才无言以对,唯叩万次耳。’这个孙文简直是个小人中的小人!皇上,哪有人一次就磕一万次头呢!下次把他拉过来让他磕!皇上,你回,‘他妈的,撒谎!混账!老乌龟’”

    康熙又笑着点点头,“这个人跟你一样,简直是个老油条!”在旁边写道,“该死,奴才说谎,叩万次需几日!无一实话!”

    李雁儿见他说自己,摆手道,“我可跟他不一样,我若是磕头是真心爱皇上的。”

    “是吗?不见得罢?”康熙笑道。

    “嘿嘿。见得见得,大大的见得。”她假装向前,盯着康熙。

    康熙被她看着发毛,也低下头,低沉道,“你干什么。”

    窗格子静静的吹着晚风,几许凉意,景泰蓝时钟敲了几下,李雁儿边跪在地上边把奏折偷偷塞进自己的袖子里,边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快速跑了出去,“我去倒杯水。”

    康熙被亲得莫名其妙,也没有发现少了封奏折。

    她走到茶房,打开折子,上面赫然写着《纠大臣疏》,里面把纳兰明珠及余国柱等人,说成结党营私,排陷异己的大罪人,而且证据确凿。她收起奏折,心砰砰狂跳,这就是天意啊。为什么刚好被她发现,刚好被她截住。她在茶房里转了一圈,也想不出该如何处理。扔了它,可这奏折能扔哪里呢,不如就烧了它。这时,只见一个太监不知何时小心谨慎地站在门口,俏怯生生地叫了声,“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