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七零:都穿现代了,发财很合理吧在线阅读 - 七零:都穿现代了,发财很合理吧 第22节

七零:都穿现代了,发财很合理吧 第22节

    余敏喜不自胜。

    因为外公一家的事情,她特别抗拒风险。

    要是学会了赶海,她就能自己抓海鲜,到时候偷偷放进空间里,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任何隐患。

    同时,一本万利。

    刘凤也起了兴致:“还有我,柏小哥,我也带了礼物,你也顺便教教我吧。”

    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柏故没有拒绝:“好。”

    刘凤一脸兴奋:“太好了,我早就想学游泳了。”

    听到这话,余敏心里一动。

    似乎有故事啊~

    她没追问,把篮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

    鸡蛋糕的香味扑鼻,柏年和柏安再懂事,年纪也小,根本移不开眼睛,嘴巴不停地咽着口水。

    余敏一只手递了一个,笑意盈盈:“吃吧。”

    小男孩儿情不自禁伸出了手。

    一旁的小女孩儿喊了一声:“安安!”

    柏安顿时把手缩回去。

    余敏看向小女孩儿,微微躬下身子,柔声道:“你是年年吧?吃吧,你们哥哥同意了的。”

    听了这话,柏年看向柏故。

    他顿了顿,最后点了点头。

    柏年脸色一松,柏安眉开眼笑,甜甜的看着余敏:“谢谢姐姐。”

    余敏忍不住撸了他一把。

    “乖~”

    把蛋糕递给两个小孩儿。

    柏安狼吞虎咽:“姐姐,好好吃啊~我宣布,鸡蛋羹不是我最喜欢的了,我现在最喜欢鸡蛋糕!”

    柏年却十分斯文,小口小口的吃着,听到弟弟的话,翻了个白眼。

    “慢点儿吃,没人和你抢。”

    第24章 第一天上工

    柏故看着弟弟妹妹,眼神温柔宠溺。

    说完了正事,余敏便提出告辞:“柏小哥,那咱们就说好了,明天下工之后,吃了晚饭我们来找你。”

    柏故干脆点头:“好。”

    “那我们先走了,明天见。”

    “嗯。”

    两人离开了柏故家,刘凤犹豫了一下,问道:“余知青,你一开始就想请柏故教你游泳和赶海吗?”

    这是自然。

    但是,她没有这么说。

    余敏半真半假道:“我心里有点儿想法,但是还在犹豫,毕竟我和他也不是很熟。刚才和你到柏故家里,见他好像不愿意接受我们无缘无故的好意,我一时没想这么多,就说了出来。”

    刘凤没有怀疑:“哦,原来是这样啊~”

    一夜无梦。

    第2天早上6点半,她就起了床。上工的时间在8点,今天第一天过去,小队长分配工作,不说留个好印象,至少不能迟到吧。

    七点二十,她收拾得差不多。

    泡了一杯奶粉,吃了两个鸡蛋糕。

    她和张兰芳一个小队,见她门开着,于是准备过去叫她一起出发。

    见她一脸苍白,余敏眼神有些担心:“兰芳姐,你脸色怎么这么差,是身体不舒服吗?”

    张兰芳挤出一个笑,摆了摆手:“没有,是我那个来了。”

    余敏恍然。

    她建议道:“那要不要我去替你请假?”

    张兰芳摇头:“不用了,玉米和稻子都收完了,地里的花生也都挖了起来,这几天就是摘花生,不累人。”

    她家庭条件一般,就指望着工分过日子了。

    柏家坪大队的工分还算是值钱,一年算下来一个工分1毛钱,她一天8个工分就是8毛。要是满勤,一年360天就是288块。

    当然,她是拿不到这么多钱的。

    因为,她的口粮是队上发的,这些都需要她用工分去抵扣。

    再者,她也拿不到满勤,更不是每天都能拿8工分,一年算下来,能余个50块钱零花钱。

    50块分成一年,一个月也就五块钱。

    她哪里敢多用。

    5个老知青里面,三个男知青都能拿10工分,和大队的壮劳力一样。她自问算是努力了,但是还是比不上王淑霞,人一天也能拿10工分。

    队里的工分满分为十,分为十个分钟。

    根据性别、年龄分配活儿,一般一个小时一公分。

    你说,那我可以磨洋工啊?

    怎么可能。

    小队长拿满工分,负有监督责任,要是你偷懒,是要被扣工分的。

    柏家坪大队要比内陆的生产大队更多活儿干,因此也可以拿更多的工分,不用担心没有活儿干,挣不到更多的工分。

    因为它靠海。

    除了正常的农耕农作之外,队上有一个捕渔队,每天出海,捕到了鱼送到公社的冰库里。每年的任务完成后,剩余的鱼换算成钱,发放到每个大队。

    只要运气好,今年整个大队都受益。

    当然,好处最多的还要属于渔队的成员。

    不过,它并不是最受欢迎的。

    因为出海风险大。

    言归正传。

    余敏听了这话,也没有再劝。

    到了集合点。

    余敏看了一眼手表,才7点45。

    地里已经有很多人在干活儿了。一队的队长柏国民正在田边站得笔直,一脸严肃的巡视,看到两人,他没废话。

    虽然庄稼大部分收完了。

    但是,玉米杆还没有拔出来、稻杆也都还堆在地里,需要全部收好。同时,收成过的地还需要再翻一遍,避免结块,来年不好耕种。最后,还要用草木灰沤肥。

    柏国民直接拿出本子,在张兰芳的名字下面做了登记,然后看向余敏:“你叫余敏,那个余,那个敏?”

    余敏答:“年年有余粮的余,聪敏的敏。”

    奶奶说她是赔钱货,多余的余;但是母亲说了,她是年年有余的余,是富余的余。

    柏国民了然点头:“知道了。”

    记下,他抬头吩咐:“张兰芳,你是老知青,带着点儿余知青,和她一起摘花生。”

    张兰芳捂着肚子,声音有些发虚,点头:“好的,队长。”

    柏国民挥手:“嗯,去吧。”

    这样,余敏跟着张兰芳走到了大队部,外面是一个晒谷场,现在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花生杆,已经有七八个大婶坐在那里摘花生了。

    其中一人,余敏还认识。

    正是赵菊婶子。

    她也正好看到两人,立马扬起热情友好的笑,挥了挥手:“兰芳,余知青,你们来了。”

    两人打招呼:

    “婶子。”

    “赵菊婶子。”

    自然而然坐到了赵菊婶子旁边。

    张兰芳在中间,余敏在她右手边,挨着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大婶。

    刚才路上,张兰芳说了,摘花生并不是某一个小队的任务,而是所有的花生收上来,一个小队安排两个人,一起摘花生。

    毕竟,柏家坪种的花生不是少数。

    湿重至少有5000公斤重,一共种了十亩地。

    这可是一个受欢迎的活儿。

    不仅不累,而且还可以趁着摘花生的时候私下藏点儿带回去。

    一般,每年摘花生的队员都是妇女,并且是轮流制,但是,除了一小队的柏国民,其他小队都不会让知青来干。

    柏国民是队上有口皆碑的正直、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