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941章

第941章

    荀谌很自然地想到了石韬。

    以许靖的那篇文章为引,荀谌转述了石韬的观点。朝廷想度田的根本原因是要解决吃饭问题,不想再出现流民。度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不度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并没有坚持度田的动机。

    事实上,河东就没有度田,占据着超额土地的大族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

    虽然天子对此很不满,但也只是不满而已,并没有强令荀彧度田。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作天子履行了诺言,给了荀彧足够的自由,让他去探索实现王道的办法。

    当然,荀彧也因此承担了极大的压力。

    如果能在农学上有所发现,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在不度田的前提下也能解决百姓的温饱,是否可以认为王道实现?

    孔融、崔琰听完,大感兴趣,追问了一些详细情况。

    荀谌见过石韬之后,对农学就不太感兴趣,所以也没加以宣扬。孔融、崔琰也对石韬考农学堂不以为然,从来不屑于提及。此刻被逼无奈,病急乱投医,意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至少有一定的可行性。

    唯一的问题是,农学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崔琰抚着胡须,思索片刻。“可以申请试行,首先表明一下态度嘛。”

    孔融也说道:“没错,就当是缓兵之计,也是好的。友若,颍川人杰地灵,文若又在河东推行新政,不如就由你来写这篇文章吧。”

    荀谌瞅了孔融一眼,有些不屑。但他没有拒绝,答应了下来。

    就在崔琰的房中,荀谌铺纸研墨,写了一篇文章,主张提倡农学,增加产量,以解决粮食不足的困境,缓解人地矛盾。

    他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比较有力的理由。

    就算度田,也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不能治本。只有提高粮食的产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果天下不缺粮,粮价就能保持平稳。就算拥有再多的土地,获利也有限,兼并的问题不解自决,岂不比强行度田更好?

    文章写完之后,孔融等人传看,又提了一些意见。

    孔融最后又说了一句:“友若,汝颍的年轻人最多,推崇屯田的也不少,不如就让他们去研习农学吧。”

    荀谌没好气的瞪了孔融一眼。“我荀氏子弟有从政的,也有从军的,就连入宫为贵人的女子都到印坊里做事,难道还不够?儒门值此生死存亡之机,你身为圣人之后,难道只会说人,自己就不肯做些事?”

    孔融的老脸有些挂不住。“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年近半百,是去学农,还是从军?”

    荀谌忍不住发作道:“你少年成名,读了一辈子书,却一事无成,还真是令人欣慰。天下读书人若是都像你一般,儒门岂能不兴。”

    孔融面红耳赤,勃然大怒,起身便欲争论。

    崔琰见状,连忙拦住。

    毛玠也劝阻荀谌。大家本是同道,不可自相攻击。孔融老了,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荀谌却还年轻。若是孔融发生冲突,坏了名声,得不偿失。

    荀谌自知失态,顺坡下驴,拿起文稿告辞。

    毛玠匆匆与崔琰打了个招呼,跟了出来。

    夜色已深,月色清冷,荀谌发热的脑子也渐渐冷静下来。他与毛玠并肩而行,不由得一声叹息。

    “孝先,当初圣人有教无类,门下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道德有颜渊,统兵有子路,行商有子贡,施政有子宰,皆是一时之远,非徒有文学之辈。如今儒门独尊三百年,怎么只剩下这些无能之辈?百年之后,我等见圣人于地下,真能问心无愧吗?”

    毛玠看看荀谌,心中一声叹息。

    ——

    第七百七十章 为天下先

    荀谌又花了半夜时间,将文章改定,誊写一遍。

    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到书坊,找到了荀文倩,希望荀文倩能出面,让许靖等人先审他的文稿,抢先印行。

    邸报能发的文章有限,如果排队等候,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

    他这篇文章要抢在祢衡的文章发表之前更有意义,否则等祢衡的文章一发,他再说什么,都很难超过祢衡。

    看完文章,荀文倩很欣慰。“伯父此文,将开一代风气之先。百年之后,汝颍士人将称颂伯父的英名。”

    荀谌哭笑不得。“文倩,你当我是三岁小儿么?说这些来哄我。”

    荀文倩眨眨眼睛。“我能问伯父一个问题么?”

    “你说。”

    “汝颍何以成为天下党人的魁首?”

    荀谌眼神闪烁,若有所思。

    荀文倩不仅是他的从女,更是天子身边的贵人。她曾随天子巡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天子身边唯一的女人,朝夕相处。

    耳濡目染之下,她受天子影响很深,也对天子了解更深。

    她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天子的态度。

    汝颍何以成为天下党人的魁首?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不可忽视。

    汝颍——尤其是颍川——地少人多,仅凭耕种无法满足生存需要,所以很多人拼命读书,追求入仕。早在西京时,颍川人入仕的就多,到了光武皇帝定都洛阳,颍川近水楼台,在仕途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云台二十八将中,有七人出自颍川,与河北、南阳鼎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