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在线阅读 - 第380章

第380章

    一个地方分1000,一个城市分2000。

    这东分西分下来,张峰手下原本3万人的军团,此时已经不足1万人了。

    手下兵力严重不足的张峰,担心占领地再被反攻回去,立刻向朱瞻圭汇报了这个情况。

    朱瞻圭头痛之下,下令他暂时停止进攻,等待后续援兵到达之后,再执行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北方军团能抽掉多少人!”

    看着手中的战报,朱瞻圭捏了捏眉心,有些疲惫的询问辅助他的杨溥。

    自打战争开始之后,他几乎没休息过,一直忙碌着后勤和调度的事情。

    杨溥看了一下手中的本子摇了摇头。

    “抽调不了!”

    “北方的那些突厥后裔,在边境囤积了20万大军,英国公手下的军团还要防备他们。”

    放下本子,杨溥无奈的叹了一声。

    “英国公手下才7万多人,他们能挡住北方的突厥后裔,就已经很难了,如果再从他们那里抽调军队,恐怕北方就麻烦了。”

    说完了各大军团的情况,杨溥对朱瞻圭建议道。

    “殿下,十几万人想拿下阿三国这么大的领土,真的很困难。臣建议向陛下上书,让朝廷那边增兵吧!”

    第199章:让老朱家当上球长的伟大计划。

    “招工?”

    贾夫纳海滩上。

    正跟小家伙在沙滩上堆皇宫的老爷子愣了一下,疑惑的看着朱瞻圭问道。

    “不是要增加兵力吗?怎么还要招工?”

    老爷子前两天收到了朱瞻圭的征兵请求,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再增加20万兵力。

    十几万兵力打下阿三国,确实没问题,可管理控制起来,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再加上北方突厥后裔的威胁,朱瞻圭手下十几万军队,想要摆平阿三国整体的事情,还真有点够呛。

    老爷子考虑了一下,决定再增加兵力20万。

    增加兵力的命令他已经写好了,就等着这两天后勤队回去运送物资的时候,把命令带回去。

    可没想到今天早上一大早,在前线的朱瞻圭就跑了回来。

    见到他连提增加兵员的事都不提,直接说出了要招工的想法。

    “没错,就是招工!”

    手中拿着小铲子,帮儿子修城墙的朱瞻圭确认的点了点头。

    将手中的小铲子插在地上,老爷子看着朱瞻圭严肃道。

    “说出你的想法!”

    朱瞻圭提出了这个想法自然有原因,以老爷子对这个孙子的了解,绝对不会无的放失。

    “爷爷,咱们当初的想法是占领阿三国以后,安排士兵或者是管事控制奴隶种地,从而获得粮食收益。”

    老爷子点了点头,当初他们确实是这样商量的。

    “怎么…你现在改变主意了!”

    朱瞻圭点头。

    “是的,我觉得这个办法有点不合适。”

    “如果派士兵的话,每一个农场,至少要留下10名到50名的士兵,整个恒河平原土地合计庞大。”

    “如果按照这样分配下来,我们至少要有几万军队填到其中。”

    “几万能征善战的军队送去屯田,这是不是太浪费了。”

    “如果再加上各个城池区域的守卫,整个阿三区域,我们至少要派进去10万军队驻扎!”

    “更重要的是,这些生产的东西跟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他们也不会放多少心思在上面,顶多是听命行事,毕竟能生产多少东西,跟他们又没关系。”

    “皇庄那些管事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几年皇庄是什么样?相信爷爷你也清楚。”

    老爷子皱起了眉头。

    这确实是个问题。

    大明军队虽然有数百万之众,可除去各地的防守,以及各地的卫所守卫,真正能调动的军队,也就是五六十万的样子。

    将来如果在恒河平原扔进去十几万军队,那真的是一种浪费。

    而且这还不是一年两年。

    想要将阿三区域彻底的控制下来,至少要以十几年计算。

    十几万军队扔在这里十几年,再精锐的部队也废了。

    就算是派兵换防,那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

    中间要是稍微出点问题,大明朝绝对会是一番动荡。

    朱瞻圭说的皇庄问题,老爷子心中也十分清楚。

    贪污钱财,欺压农户,欺上瞒下,各种问题数不胜数。

    “说说你的想法!”

    老爷子表情认真了起来。

    朱瞻圭将铲子递给旁边的妻子,伸手拿起棍子旁边的沙滩上画了起来。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从大明招收青壮来阿三国这里,由他们负责管理仓库和看着阿三奴隶们种田。”

    “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会给他们工资,工作时间为5年!”

    “5年后我们免费送他回家,当然想留下继续工作,我们更欢迎,甚至在阿三国这里扎根也可以。”

    “打个比方来说,一个青壮来到阿三国这里,负责管理仓库和看押奴隶耕种,我们给他的工资和薪水,是按照他整体的收益来算。”

    “比如这样算。”

    朱瞻圭在沙滩上画出的格子第1个位置写下了100。

    “他负责100亩地,我们给这些土地定下最低的收获,只要他能达到这个最低收获,朝廷每年给他100两银子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