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9
一遭又一遭的事,”黄石一脸感慨,“丫丫在村里的影响力,已经不是咱们能比的。”
“是啊,”黄老爹一脸认同,“以前她说麦子太稠会减产,大家伙都认为她在胡说,现在呢,一个个冒着雨去拔麦苗。”
已经挂穗的麦苗,一个月多就能收粮,说拔就拔,没一点犹豫,这让黄老爹很震惊。
小年轻也就算了,三四十岁的汉子跟着掺和,就不怕打不到粮食?
儿媳妇几个月的折腾,比自己努力一辈子还有用,这点,让黄老爹有点受伤。
“是啊,”黄石摇摇头,“一个个跟疯了似的。”
“不说这些了,咱们俩也去拔麦苗。”
“爹,”黄石郁闷了,“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哪里是凑热闹,”黄老爹直指前方,“看看那是谁?小川他们那么倔,还不是把地里麦苗拔了。”
“真的哎,”黄石眺望远方,“丫丫也在,走,我们看看他们。”
细雨下,姜暖撑着油纸伞,看着劳作中的儿子,沉浸在自己的心神中。
夏收后,黄家口的人一般种粟米和高粱,这两种东西好种,是大半人家的主食,少数会种大豆喂养畜牲。
然而,姜暖却觉得种这样做,并没有发挥本身的价值。
但,现在条件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到十全十美的法子。
更确切地说,她没有想好黄家口以后要走的路。
是主攻花卉、药材还是生态农业?
亦或是干脆直接打造泛农业化产销一体?
“娘,”黄老二对着沉浸心神的姜暖喊,“你先回去吧,下雨天别染上风寒。”
“一点微雨,我还没那么娇弱,”姜暖摇摇头,“你继续忙,不用管我。”
她要好好想想,黄家、黄家口以后的路。
卖酒虽然得银子快,却不怎么踏实,这种横财,拿起来也不安心。
“娘,你在想什么?”谢氏疑惑地问。
她总觉得婆婆有些心神不宁。
“想咱们怎么办,”姜暖没有隐瞒,“咱们家日子已经起来了,但是黄家口没有,姜家村也没有,娘想用自己的学识,尽一份力。”
她一直梦想着优化粮种让人填饱肚子,却一直觉得时机不到,只敢做各种小动作。
这些日子,随着自己影响力越来越大,姜暖的胆子也越来越肥。
她感觉,是时候把自己的实验田弄出来了。
第444章 无题
既然乡亲们连拔麦苗这种有违常理的事都能接受,她再捣鼓出来什么新东西,应该为不会产生什么异议吧。
连皮带壳才亩产三百斤,着实低的可怜人,难怪那么多人一直吃不上白面。
“娘不是一直在做?”谢氏不解,“不管是果苗还是种植寒瓜,都是一条好路啊。”
“那些只是小打小闹,”姜暖摆摆手,“算不得什么。”
真正有用的,是能让大家伙吃饱饭。
“算了,慢慢想吧,”姜暖突然拍了一下自己,“回头找你姥姥商量一下。
她一直感觉,亲娘比自己有主意多了,比起自己的谨慎各种考虑,她更能豁的出去。
“娘也可以著书,”谢氏提议,“听说一些大人物,就喜欢著书,可以扬名天下、流芳百世。”
“扬名天下就算了,”姜暖沉思道,“倒是可以写一本农业指导手册。”
即使别人不信,黄家口和姜家村肯定有用,季家村应该也不会拒绝。
“就这样吧,”姜暖吐出一口气,有了决定,“先写本农业指导,插秧前再把禾苗筛选一遍。”
一定要为自己留一块实验田,至少三亩地才成。
杂交、嫁接之类的在空间做更节约时间,也要在外面竖个把子才行,可以有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能解释的通。
另外,还要留意玉米,这可是救命的好东西。
“娘真的要著书,”谢氏捂住嘴巴,“那可真是太好了。”
总觉得,家里的门槛一下高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丫丫,”黄石走过来打招呼,“下?雨天,你们娘俩怎么还不回去?”
“来地里看看,”姜暖笑着开口,“今年风调雨顺,必然能过个好年。”
“别说,今年真的格外顺,老天爷也太给面子了,做啥事都顺顺当当的。”
就连雨,都下的这么及时。
昨儿刚种完寒瓜,夜里就下了起来,省了不少麻烦。
“一直这么顺顺当当才好,可别出什么意外。”
轻声的呢喃夹杂着雨声,渐渐消失……
翌日,雨未停歇。
镇上,小学徒幽怨地看着吃白食又苛责自己的老爹,暗戳戳建议,“师公,雨天不好走路,咱们今天去黄家授课吧。”
古大夫悠悠地看徒弟一眼,缓缓点头,“成,你去收拾东西。”
“师父,”刘之远顿了一下,“徒儿还未曾见到小师妹。”
“总有机会的,”古大夫徐徐开口,“今日,你且在药铺看着,免得病人无路可医。”
想了想又嘱咐道,“此地不比京城,开药时注意分寸,切记让人负担得起。”
古大夫刚落脚这里时,就曾犯过这种错误,他不希望自己徒弟重蹈覆辙。
“是,”刘之远很是郁闷,“徒儿明白。”
师父不待见,儿子,也嫌弃。
他有……这么不堪?
大老远辛辛苦苦跑这么一趟,不就是担心两人出事,连见从未谋面的小师妹都没资格……
“对了,”小学徒突然想到一件事,“爹,吃的事只能你自己解决,厨房还有些昨儿的剩饭,热热就行,先凑合一顿,我们下午回来给你带些饭菜。”
饿得一夜未睡的刘之远:……
总觉得自己这一趟,格外艰难。
“时间不早了,”古大夫抬头,“晚了要错过早饭,玉竹,咱们走了。”
说完这句话,两人渐远渐行。
徒留刘之远自己,看着空无一人的药铺,憋屈地从抽屉拿一些山药干裹腹。
古大夫两人把时间拿捏的刚刚好,他们到黄家时,姜暖刚刚把早餐做好。
因为下雨,她特意做了一锅羊肉汤,再加上包子、葱花饼、水煮鸡蛋,简单却丰盛。
“古大夫,”姜暖看到两人很惊讶,“你们怎么来了?”
“今天下雨,”小学徒笑嘻嘻解释,“师公怕小师姑受寒,干脆自己来了。”
家丑不可外扬,有那样一个爹,他也很无奈啊。
“药铺怎么办?”小五不解地问,“师父不是一直说医者要恪尽职守,不得因私废公?”
“无碍,有人在。”
“有人在?”姜暖笑着开口,“药铺来了新人?”
“老夫的大徒弟,”古大夫轻轻点头,“今儿不是时候,改
“是啊,”黄老爹一脸认同,“以前她说麦子太稠会减产,大家伙都认为她在胡说,现在呢,一个个冒着雨去拔麦苗。”
已经挂穗的麦苗,一个月多就能收粮,说拔就拔,没一点犹豫,这让黄老爹很震惊。
小年轻也就算了,三四十岁的汉子跟着掺和,就不怕打不到粮食?
儿媳妇几个月的折腾,比自己努力一辈子还有用,这点,让黄老爹有点受伤。
“是啊,”黄石摇摇头,“一个个跟疯了似的。”
“不说这些了,咱们俩也去拔麦苗。”
“爹,”黄石郁闷了,“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哪里是凑热闹,”黄老爹直指前方,“看看那是谁?小川他们那么倔,还不是把地里麦苗拔了。”
“真的哎,”黄石眺望远方,“丫丫也在,走,我们看看他们。”
细雨下,姜暖撑着油纸伞,看着劳作中的儿子,沉浸在自己的心神中。
夏收后,黄家口的人一般种粟米和高粱,这两种东西好种,是大半人家的主食,少数会种大豆喂养畜牲。
然而,姜暖却觉得种这样做,并没有发挥本身的价值。
但,现在条件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到十全十美的法子。
更确切地说,她没有想好黄家口以后要走的路。
是主攻花卉、药材还是生态农业?
亦或是干脆直接打造泛农业化产销一体?
“娘,”黄老二对着沉浸心神的姜暖喊,“你先回去吧,下雨天别染上风寒。”
“一点微雨,我还没那么娇弱,”姜暖摇摇头,“你继续忙,不用管我。”
她要好好想想,黄家、黄家口以后的路。
卖酒虽然得银子快,却不怎么踏实,这种横财,拿起来也不安心。
“娘,你在想什么?”谢氏疑惑地问。
她总觉得婆婆有些心神不宁。
“想咱们怎么办,”姜暖没有隐瞒,“咱们家日子已经起来了,但是黄家口没有,姜家村也没有,娘想用自己的学识,尽一份力。”
她一直梦想着优化粮种让人填饱肚子,却一直觉得时机不到,只敢做各种小动作。
这些日子,随着自己影响力越来越大,姜暖的胆子也越来越肥。
她感觉,是时候把自己的实验田弄出来了。
第444章 无题
既然乡亲们连拔麦苗这种有违常理的事都能接受,她再捣鼓出来什么新东西,应该为不会产生什么异议吧。
连皮带壳才亩产三百斤,着实低的可怜人,难怪那么多人一直吃不上白面。
“娘不是一直在做?”谢氏不解,“不管是果苗还是种植寒瓜,都是一条好路啊。”
“那些只是小打小闹,”姜暖摆摆手,“算不得什么。”
真正有用的,是能让大家伙吃饱饭。
“算了,慢慢想吧,”姜暖突然拍了一下自己,“回头找你姥姥商量一下。
她一直感觉,亲娘比自己有主意多了,比起自己的谨慎各种考虑,她更能豁的出去。
“娘也可以著书,”谢氏提议,“听说一些大人物,就喜欢著书,可以扬名天下、流芳百世。”
“扬名天下就算了,”姜暖沉思道,“倒是可以写一本农业指导手册。”
即使别人不信,黄家口和姜家村肯定有用,季家村应该也不会拒绝。
“就这样吧,”姜暖吐出一口气,有了决定,“先写本农业指导,插秧前再把禾苗筛选一遍。”
一定要为自己留一块实验田,至少三亩地才成。
杂交、嫁接之类的在空间做更节约时间,也要在外面竖个把子才行,可以有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能解释的通。
另外,还要留意玉米,这可是救命的好东西。
“娘真的要著书,”谢氏捂住嘴巴,“那可真是太好了。”
总觉得,家里的门槛一下高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丫丫,”黄石走过来打招呼,“下?雨天,你们娘俩怎么还不回去?”
“来地里看看,”姜暖笑着开口,“今年风调雨顺,必然能过个好年。”
“别说,今年真的格外顺,老天爷也太给面子了,做啥事都顺顺当当的。”
就连雨,都下的这么及时。
昨儿刚种完寒瓜,夜里就下了起来,省了不少麻烦。
“一直这么顺顺当当才好,可别出什么意外。”
轻声的呢喃夹杂着雨声,渐渐消失……
翌日,雨未停歇。
镇上,小学徒幽怨地看着吃白食又苛责自己的老爹,暗戳戳建议,“师公,雨天不好走路,咱们今天去黄家授课吧。”
古大夫悠悠地看徒弟一眼,缓缓点头,“成,你去收拾东西。”
“师父,”刘之远顿了一下,“徒儿还未曾见到小师妹。”
“总有机会的,”古大夫徐徐开口,“今日,你且在药铺看着,免得病人无路可医。”
想了想又嘱咐道,“此地不比京城,开药时注意分寸,切记让人负担得起。”
古大夫刚落脚这里时,就曾犯过这种错误,他不希望自己徒弟重蹈覆辙。
“是,”刘之远很是郁闷,“徒儿明白。”
师父不待见,儿子,也嫌弃。
他有……这么不堪?
大老远辛辛苦苦跑这么一趟,不就是担心两人出事,连见从未谋面的小师妹都没资格……
“对了,”小学徒突然想到一件事,“爹,吃的事只能你自己解决,厨房还有些昨儿的剩饭,热热就行,先凑合一顿,我们下午回来给你带些饭菜。”
饿得一夜未睡的刘之远:……
总觉得自己这一趟,格外艰难。
“时间不早了,”古大夫抬头,“晚了要错过早饭,玉竹,咱们走了。”
说完这句话,两人渐远渐行。
徒留刘之远自己,看着空无一人的药铺,憋屈地从抽屉拿一些山药干裹腹。
古大夫两人把时间拿捏的刚刚好,他们到黄家时,姜暖刚刚把早餐做好。
因为下雨,她特意做了一锅羊肉汤,再加上包子、葱花饼、水煮鸡蛋,简单却丰盛。
“古大夫,”姜暖看到两人很惊讶,“你们怎么来了?”
“今天下雨,”小学徒笑嘻嘻解释,“师公怕小师姑受寒,干脆自己来了。”
家丑不可外扬,有那样一个爹,他也很无奈啊。
“药铺怎么办?”小五不解地问,“师父不是一直说医者要恪尽职守,不得因私废公?”
“无碍,有人在。”
“有人在?”姜暖笑着开口,“药铺来了新人?”
“老夫的大徒弟,”古大夫轻轻点头,“今儿不是时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