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科幻小说 - 天地任我行之二在线阅读 - 第365章: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

第365章: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

    上回讲到,崇祯帝在“官僚体系”内招揽“科技人才”时,发现“宋应星”的与众不同,打算给予重点培养。

    “宋应星”尤其是在《机械》篇中,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常见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使用价值。“宋应星”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

    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冶炼金属锌的国家。

    “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的化合物(炉甘石)来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后,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宋应星”很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并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分别体现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在生物学方面,“宋应星”在他自己所写的《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业生产的事。

    他指出,当农民在培育水稻、大麦等新品种时,应当研究土壤、气候、栽培方法等,会对作物品种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他还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主动干预,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并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

    “宋应星”的这种见解,把中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生命运动以极其纷繁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众多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曾长期困绕着人们的思绪。“宋应星”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向科学迈出了一大步。

    他在谈到土坡、气候、栽培方法对农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时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筱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在述及蚕种的培育时,他指出:“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用变成揭茧。”他还说:“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在这里,“宋应星”提出了物种变异的重要科学思想。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宋应星”所记载的物种变异,有的起因于坏境的变化;有的起因于不同品种的杂交,涉及到了对物种变异的更深刻的理解。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宋应星”是当之无愧的“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无怪乎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思想的集大成者达尔文,把《天工开物》中的有关论述作为他论证物种变异、进化的重要例证。

    在物理学方面,其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声音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传播”的概念。

    在化学方面,“宋应星”分析了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它们的活泼程度,提出了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分离或检验有关金属的方法。

    在论及分离金、银时,他指出:“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入,余物无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入堵涡中鹅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琳涡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这是用高温加热的物理方法分离合金成分并提纯之。

    在谈到水银和硫磺升炼朱砂(即硫化汞)时,“宋应星”指出:“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这增多部分是“借硫质而生”。

    对这些金属和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化合方法的分析,说“明宋应星”对大量的化学反应已十分关注,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成份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成份之间的关系,具有“质量守恒”的思想。“质量守恒”是指在任何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物质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化学”这一学科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质量守恒”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才由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燃烧过程中确立下来。但是,这已经是西元18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然而,“宋应星”最早在对金、银进行分离的方法分析中,在硫化汞的制取过程中,早就窥测到了这种物质运动的深邃奥秘,虽认识程度不及后者能提出完整的“质量守恒定律”,但毕竟比后者早了一百多年!

    “宋应星”对于那些鬼怪、迷信之说给予坚决驳斥,主张对事物的考察要用“试见”和“试验”的方法。

    如他对麦子的开花就进行过仔细观察,作出了“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的科学结论。而对未经自己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宋应星”往往持谨慎保留的态度。

    值得称道的是,“宋应星”在学术上对自己要求极严,有着高尚的科学美德。其在《天工开物》的初稿中,包含有“观象”和“乐律”二卷,是作者“宋应星”专门论述天象观测和音乐韵律的。

    可是,在《天工开物》正式刊行时,作者却将上述两卷抽了出来。“宋应星”自认为这两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了。这说明“宋应星”追求实际例证,也就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科学精神。

    “宋应星”在阐明其“形气”论、“二气五行说”及万物“生化之理”的自然观时,已经把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构成及其发展的学说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使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具有更多哲理性和自然科学内容。运用他的这些理论思想,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去解释更加广泛的自然现象了。

    “宋应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在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宋应星”为自己的著作冠以“天工开物”之名,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天”即自然界;“工”指人的技巧;“开”是开发利用之意;“物”亦物质财富。“天工开物”的意思就是“在自然界中被人工技巧开发出来的物质财富”。在“宋应星”看来,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人为万物之灵长,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利用自然,并创造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天工开物》的序中,宋应星开宗明义地说:“天授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了?”这种强调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正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宋应星”还有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他认为“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这”说明土壤的性质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异,物种及其性状随水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在另一部著作《谈天》中,“宋应星”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更加明白,他说“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无异于刻舟求剑”。

    “宋应星”在这里强调的是“变”,即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逐步形成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导着他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奋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学者。

    后世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李以章说过:“宋应星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朴素的‘唯物沦’和‘辩证法’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导着他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奋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学者。”

    后世的“吉林大学”历史学教授龙欣宇也说:“宋应星在各个领域中体现的伦理思想,笔者的认识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小官吏,宋应星忠君、尽职、关注民生、反对不正之风等想法和行为,是在认同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由此对社会、对人生都有积极地贡献;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科学家,宋应星博学、勤奋,有着浓厚的探索自然奥秘和用先进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愿望,有着丰硕的成果。虽然他的伦理思想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更多的是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引领着他积极的人生。”

    殊不知,“宋应星”在他十五岁那年,听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科学著作,于是就渴望着能读一读。每当见到能读书和识字的亲友或邻居,他都急切地询问人家是否有这本书。

    有一天,他听说镇上的“文宝斋”书铺刚购进一批新书,就急匆匆赶去买书,可是书架上摆的都是“四书五经”却无《梦溪笔谈》。店老板见这位少年在书架旁找来找去,心中暗暗纳闷:“这么多经书他不买,这是要找什么呢?”店老板疑惑之余,遂上前询问后才得知,“宋应星”要买的书竟会是“野书”《梦溪笔谈》。

    于是,店老板告诉他:“现在的人都读‘四书五经’,学‘孔孟之道’,研究‘宋明理学’,为的就是考取功名后有机会能升官发财,而格物致知类的‘野书’书即使进货也没人买。”宋应星只好懊丧地离开了“文宝斋”。

    “宋应星”在往回走的路上,脑子里全是那本“野书”,到哪去找呢?找本书真难呀!他长叹一口气,无奈地摇着头,一边走一边想,只听“哎哟”一声,竟撞到前面一个行人的身上,再看地上,已撒了许多“米裸”。

    这时,“宋应星”的心思才从《梦溪笔谈》回到眼前。他连声道歉,并急忙弯下腰去帮那位行人捡“米裸”(江西油炸甜味小米饼)。检着检着,眼前一亮,发现包“米裸”的废纸上竟有“梦溪笔谈”的字样?天呐!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连忙向那人询问“米裸”是从哪儿买的?自己好去寻找这本书。

    “宋应星”一口气跑出好几里路,才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追上了前面卖“米裸”的老汉,要出高价买老汉包“米裸”的废纸。老人见他爱书心切,就找出一本旧书给了他,原来竟是部残本的《梦溪笔谈》,而书中还少了后半部。老汉告诉他,这书是清早路过南村纸浆店时,顺便向店老板讨来将就包一下“米裸”用的。

    “宋应星”又一路跑着,终于赶到了纸浆店,可发现那后半部书已经和别的旧书一起被拆散后泡入了水池中,正准备打成纸浆来重新造纸呢!

    少年“宋应星”急得搓着手,在水池边转来转去,心痛地望着水池里的书,难受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他拉住店老板的手,急切地说:“求求您,帮忙把《梦溪笔谈》那本书从水池中捞上来吧。”说着,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摆在老板面前,又脱下衣服抵作酬金。

    那店很老板不解地说:“孩子,这一池废书也不值这些钱啊!”但“宋应星”向老板讲述了自己找这本书的经过。店老板被这种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于是赶忙让工匠下水池从散乱的湿纸堆中找齐了那半部书。

    就这样,“宋应星”捧着湿淋淋的书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页页分开,晾干,装订好。这让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书”——《梦溪笔谈》。只可惜,在封建科举时代,做官才是普世价值,搞科研丢人!

    而在异时空,“宋应星”的作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有《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其中《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后世科学界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只可惜在清朝不受待见,只能漂洋过海去日本发光发热了。

    属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介于前者两大领域之间的有《原耗》、《卮言十种》等;而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美利笺》等。

    “宋应星”的作品多因强烈的反清思想而被清统治者所不容,故大部分作品已散失。后世所保留下来的有《天工开物》、《野议》、《思怜诗》、《论气》和《谈天》。不过,在这一时空,他将如鱼得水了。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