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耽美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3

分卷阅读283

    ,哪儿会乐意?

    反对的人太多了,不但寇准要劝,就连小太子也感到不安,又不忍伤了陆辞颜面,便将人召入自己殿中,好生劝说。

    陆辞挑明道:“若只求于策论精炼者,何必多此一举,通过制举去求?贡举所纳之才,便已足了。科举难得之才,自是以常法难律不常之人,而豪杰特起者,何屑于于区区题目记诵,明数暗数间求索?”

    赵祯若有所思。

    陆辞又道:“此回我所制定的科目,皆与实务相系,或与军谋相干,又有哪些与论题所出的九经,和扯上干系的?”

    就如制举中的水利和农耕两科,哪儿与九经、和相干了?

    一昧按照旧制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人不但得一口气交上五十篇,还需过看详那关,才能赴试。

    这样如何能怪应举者寥寥无几,招募不得异才?

    分明是门槛不但设得太高,还打一开始就设错地方了。

    所谓制举,选拔的就该是贡举难以收拢,或是诗赋策论等方面才能不足,却在某方面有傲人天资,过人之能的特定人才。

    还用常规条例进行筛选和拘束的话,选拔出的人才,自然会与贡举所择出的大幅重叠。

    等同于从原本就有能耐在贡举中取得优异名次的天纵奇才、或是极擅博闻强记者中,挑出寥寥无几的几位愿抛弃进士出身意味的锦绣前程、而专研一项的。

    又能有几人?

    赵祯听到这里,已被说服了大半。

    唯有一点,让他始终感到为难,却不得不说道:“若不设门槛,应举者过多,资历良莠不齐,也难办。”

    陆辞早有准备,立马抽出一叠文书,尽是关于他在知汾州时,所设的那八所学院的科设资料:“门槛自然得有。要么是在此类院校中就读超过三年,且在相关科目中,屡得上次或中上评级者,自动获取应举资格;要么是曾在实际建设上有过突出或优异表现者;要么是当地官员举荐,且拿得出举荐该人的恰当缘由或相关凭证……方可应考。”

    这样的筛选标准,自然离‘完美’还有老远的距离,也不乏有心者能钻的空子,但总比一昧地要求交五十篇策论,要来得合理多了。

    真要说来,在‘看详’这关要动手脚,可比让地方官吏肯冒担连带职责的风险进行举荐,要简单得多。

    赵祯越听越觉可行,心情也愈发激荡:“就如陆秘书监所言!只是这些院校,各地好似还不曾有……”

    陆辞就等着这话,立马跟变戏法一样拿出了提前备下的关于建立院校的花费、以及维持基本开销所需要的官田大小、种子、或是其他副业的建议书:“臣虽不才,亦整理出一些经验来,虽需因地制宜,但应可作参考。”

    在陆辞看来,若真能让出自这些官学、成绩保持优秀的学子们拥有直接参加制举的资格,从而有了为官的途径的话,对双方都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制举能得到稳定的人才供应,说不定就能与贡举一样,由‘不定时’转为‘近定时’举办。

    而类似官学的存在,也因生源和朝廷的看重,而得到了支持和维系。

    再往深处想,若能让望子成龙的平民百姓看到将郎君送到这类官学中,通过制举也有希望得到锦绣前程,而不必一昧依靠贡举,就能脱出仅为一方低微小吏的限制的话,那对‘偏科’的天才的抑制,可想而知地也能变弱不少了。

    赵祯看着摆在眼前的那几叠整合得井然有序的资料,心里百感交集。

    有震惊,有感动,有钦佩……一时间,竟都说不出话来。

    他的小夫子,到底为这制举的改动,花费了多少心思,又预先做了多少准备啊。

    陆辞见赵祯面色微动,以为还在犹豫,不禁意味深长道:“在‘看详’这些资料时,需要的人马将来自各部,可比只靠两省侍从,要来得专精仔细多了。”

    当然是掌管各‘科’相关的事务的各部,更有资格言明人才优劣。

    被损害利益的,是差使被夺的两省侍从;而获得新利益的,则是‘二十科’相关的各部人马。

    后者所代表的群体,显然远远比前者来到庞大。

    在得到新利益的是一个更大的团体时,小部分人的憎恨,就难翻出风浪了。

    陆辞愿意带着一大群人喝汤,自己也将得到实惠——他推行此事要受的阻力会大为减少,被触犯利益的两省侍从,显然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犯了众怒了。

    赵祯好不容易平复心情,认真思忖许久,谨慎回道:“目前只得汾州有此类官学。要在各地创办,还得费上数月功夫才好,再等三年期满……怎么说也得等个四年,才能办制举吧。”

    陆辞颔首:“不急。”

    在这期间,也多的是事要做。

    不论是出卷人,出卷范围的选定,还是卷子的批阅,都还得花大量时间去商讨,才能最后决定。

    赵祯虽满心跃跃欲试,也懂事地不勉强和催促。

    他深知操之过急的结果,就只剩将就了。

    少年人现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当然不愿讲究。

    于是赵祯轻轻地叹了口气,唯有压下这点失望之情,专心陆辞讨论起建立院校的具体州府,当有哪些了。

    陆辞对答如流的时候,心里也暗暗地松了口气。

    ……终于成功将‘刚出贡院、又遭锁院’的麻烦推到几年后了。

    到那时候,他就有更大的把握说服小太子选个更合适的人选去履行这一职责,而不是只逮着自己这一头羊使劲儿薅。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太子要大肆改动制举的消息,很快经由有心人的口,传到了在大内中修身养性不亦说乎的赵恒耳中。

    他初初听闻此事时,不免老大不快,连近来与刘娥重修旧好的欢喜,都被冲淡不少。

    他沉着脸,冲随侍身边的林内臣发着牢骚:“六哥好不晓事。中秋那晚,分明还应承得好好的,莫要自作主张,如今才过了几日,他就故态重萌了。再放任他这般轻率随性下去,如何担得起监管国家的责任?”

    若是让陆辞听到赵恒的这番话,怕是要因其的厚颜无耻,而笑出声来。

    真要论‘轻率随性’、‘任性妄为’的话,那一百个赵祯加起来,也比不过一折腾就让全天下人都被卷入的天书下凡的赵恒的半根指头。

    林内臣心念微动。

    若换作两年前,他恐怕还要犹豫一会儿,或是两不相帮。

    但在亲眼目睹官家越发喜怒无常,对朝政的掌控也渐渐淡化,倒是小太子势不可挡,既有年轻郎君的锋锐,也有君王该有的沉稳后,林内臣的立场,很快就有了偏移了。

    不光是他,那些个对风向极其敏感的百官的态度